大健康,离我们越来越近

  本报记者 谢菊莲/文 王丽/图

72000314周刊五版5.JPG

72000315周刊五版4.jpg

72000316周刊五版3.JPG

72000317周刊五版2.JPG

72100392周刊五版1.JPG

  7月1日,裕安区徐集镇黄巷村巨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寄宿在这里的老年朋友们正乐享戏剧节目,或下棋逗趣,晚年生活过得多姿多彩。这家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中心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设置老年人娱乐、文化、教育、休闲、日托、寄养、视频关爱、远程关怀、上门服务等,智慧养老模式、现代化养老元素的嵌入,为未来农村农民居家养老描绘了一幅祥和的画卷。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与“养老”相关的“大健康产业”正在我市悄然兴起。我市是全省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20万人,农村留守老人达46万,失能老人达21万人。随着高龄、失能老人数量快速增加,加速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成了一项紧迫任务。

  探索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这只是当前各类社会资本竞相入驻皋城“大健康产业”的一个案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并致力培育大健康产业,2016年9月20日,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市发改委牵头启动了《六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新的规划,六安“大健康产业”已不只局限于养老这一层面,而是重点发展中药材、医疗医药、健康旅游、绿色食品、运动健身、健康养老等覆盖一二三产的“大健康产业”,实现从“普通消费品”向“健康消费品”、从传统服务业向新兴健康服务业的精彩转型,到2025年,我市有望形成覆盖生命全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总产值预期发展目标将达4000亿元以上。

  产业特色日益凸显,也为我市发展大健康产业谱写了基本曲调。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与中药材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农业的融合不断加深,涌现了一批特色旅游小镇、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六安茶谷成为我市最大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地。依托中医药优势,各类医养结合和康复保健项目建设力度加快。2016年底,我市旅游业从业人员达10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30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048人,注册护士6854人,大健康产业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扩充中。

  独特的绿色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惠泽着六安人,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机遇……随着我市大健康产业投资力度加大,金安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九十里山水画廊、蓝溪养老服务中心、大华山龙人矿泉水项目、万佛湖体育旅游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健康产业大项目投资额均在10亿元以上,极大地推进了六安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引入,生物制药、中医药养生、六安实惠旅游数据平台、12343养老信息平台、12349家政服务平台和巨人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等一批新技术不断被引入大健康产业中,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兴起,正将六安“生态皖西健康福地”品牌从形象优势转变成产业基石,并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新的关注目光。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大健康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新业态产品不够丰富,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社会资本投入渠道不畅、健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这些都是下一步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说起大健康,很多人对此名词或许还有些生疏,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护,既追求个体的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大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运动休闲、营养食品和健康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目前,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的产值占GDP总量的10%以上,中国已将健康服务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未来社会整体幸福指数的国家级重大事业来推进,健康产业横跨三次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能够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国多地先后将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预计到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健康产业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级别。

  六安生态资源优越,有丰富的中药材,优质的农产品和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这些都为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了解,我市中药材资源共1866种,总蕴藏量2亿多公斤,种植面积达24.6万亩,珍稀名贵药材和道地药材35种,是安徽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十大皖药中霍山石斛、灵芝、断血流和茯苓产自于六安。农产品量大质优,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3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绿色食品认证19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六安茶谷孕育了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霍山黄芽、金寨翠芽、华山银毫五朵金花。我市高品质休闲旅游和康体养生资源十分丰富,代表性资源包括万佛湖、佛子岭水库、白马尖等山地资源。

  近年来,六安大健康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目前我市初具规模的就有健康旅游业、中药材产业、生物制药、医疗服务业、绿色食品业和养老服务业。呈现大项目、聚集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6年底,我市旅游综合收入255.5亿元,体育产值达40亿元,中药材种植销售收入1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805亿元。目前,我市拥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2343个,农村五保供养机构22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41所,初步建立起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支撑网络。

 

 选择年月
<2017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大健康,离我们越来越近⊙退伍女兵的扶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