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世巧
“我们村有70%以上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386199,38是妇女,61是儿童,99是老人,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浇地没有水,有病难求医……”简短的几句话,却是三湾村以前的真实写照。
三湾村是在册贫困村,位于舒城县阙店乡东南部,辖21个村民组,770户人口2675人,村里没有集体经济,种地靠天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贫困村。然而,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推进,三湾村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新建设的乡级公路畅通工程新阙路宽敞平坦。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瞿大界介绍说,自结对帮扶后,省淠史杭总局设计院对全村48口水塘、农渠等小农水项目进行详细细致的设计,根据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的规模设计塘的大小,提高防范洪水标准,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业种植的灌溉问题,而且解决了水产养殖的换水问题,使每个冲形成完整的蓄、灌、排体系。阙店乡卫生院对全村123户未脱贫贫困户实行家庭医生签约,一户对应一名专职医生,分级诊疗,分类救助。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择试点的白云村民组全面推进村社一体化合作社,大力发展旱地种植大棚有机蔬菜、瓜果,水田种植莲藕、茭白等经济作物,力争把三湾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至此群众走路难、浇地难、看病难、致富难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发展需要资金,资金从何而来?为彻底改变村庄面貌,启动三湾村发展引擎,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主动跑项目、筹资金,争取上级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用于村庄建设。村内的安徽芳胜塑胶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无公害冰箱塑胶内膜,经驻村扶贫工作队联系和引导,公司解决贫困户14人就业,月工资2000元左右,解决9户贫困户利用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参与公司入股,年分红3000元。
三湾村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犹如世外桃源。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三湾村既保持了田园风光,结合民俗民风,体现乡土气息,又营造出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性风貌的村口景观。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山脚下,三湾村正积极合理设置游客休闲设施,鼓励村民积极美化庭院,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力争达到“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话美心灵美”。
阙店乡最高的山马鞍山就坐落在三湾村,海拔234.5米高度,马鞍山森林面积2000多亩,主要有板栗、杉木、松木等,山岗连绵,绿树环合,森林茂密,修竹丛生,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旅游开发计划前期兴建马鞍山盘山道路,位于马鞍山以南,东至蛇山,西至山岗,路基工程长1500米、宽7米,该项目建成后与邻村转水湾香椿旅游基地连在一起,为三湾村马鞍山旅游业发展打造良好开端。马鞍山上景点众多,有将军庙、猪公庙、观音庙、万年井、仙人洞、老鹰洞、滴水洞、撑腰石和金马蹄,通过“游在万佛湖,吃住在三湾”的口号宣传,在打造马鞍山景点的同时,开发餐饮服务业,通过发展旅游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更可以促进内部村民就业。
如今,该村通过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适当布置照明、休息、健身和文化公共设施,注重营造和谐宜居的邻里交往空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村正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治理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建设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严禁秸秆随地焚烧;实现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完成自然村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加快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路走来,看着三湾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摆脱贫穷的生活,已经离三湾村村民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