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陆老写文章

  朱忠礼

七版的65124.jpg

  万佛湖之晨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韩愈)。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57年前请教陆学斌同志指点写稿的事一直萦绕在心田像烟云般挥之不去。

  1960年春天,《中国农报》见《安徽日报》报道了舒城县龙河口水库即将建成的消息,打电话给水库指挥部约写一篇建水库心得体会的稿子。当时我在县委通讯组工作,常住水库采访报道修水库的消息,以争取各方支持。指挥部向县委书记史元生同志汇报《中国农报》约稿事时,问确定谁去写这篇稿子。元生同志好像未加思索地说:“就叫小朱写吧。”我得知情况,踌躇再三,非常为难。他见我十分为难的样子,理解似地说:“你在县委办公室经常随我下乡,干群迫切要求修水库的心情你知道;县委常委讨论时你做记录,不同认识和疑虑如何通过学习和讨论统一的你也清楚;一开始县委就安排你到水库写通讯报道,大会小会你未少参加,各个工地你未少跑,指挥员、战斗员、工程技术人员你未少接触,施工全过程你难道不了解?县委对修水库的战略决策,指挥部的战术指挥,你心里难道没有数?已见报的几十篇新闻、通讯、经验介绍,难道不是现成的资料?你说哪个人对情况比你熟悉,你不写谁写?”我羞愧地解释:“我不是怕动脑筋,国家级报刊我没有把握,万一写了不登,不是埋没了全县干群的汗马功劳!”他听后温和地说:“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也是给你锻炼的一个好机会。你不要怕,先考虑一个详细提纲,送我看看以后再说。”两天后我将提纲送给他,他看了说还可以,要我按照提纲先将架子搭起来,并说开始字写多一点不要紧,长压短容易,短拉长困难。我遵照他的意思,花了3天时间搜集材料,4天时间向提纲里加观点装例子,不知不觉300字的稿纸写了40多页、13000多字,将水库建成后的效益、为什么要修水库、怎样修好水库的事都写了。自以为有来龙去脉,有具体措施,有施工情况,有先进事迹,有心得体会,这该差不多了!一身轻松地送给元生同志看。元生同志花了半天时间,看得很认真、很细致,有些内容打了问号,有些段落画了杠子,有些地方提出了删改意见。他鼓励似地说:“这回你是动了脑子的,时间不长能将整个情况汇集起来不容易,为以后水库写总结也奠定了基础。为了稿子质量,你到千人桥请教陆老指点指点,公安局秦孔政在为陆老服务,你叫他将你向陆老介绍一下,就说我派你向陆老请教的。”

  陆老就是当时的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陆学斌同志,他是政治家、理论家、学术界权威。他讲话办事写文章,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受到全省干群的爱戴和尊敬。在反右倾运动中,陆老由于坚持真理和敢于对极“左”路线作斗争,被错误地戴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于1959年下放到舒城县农村“体验生活”和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县委考虑陆老年纪大了,就将他安排到离县城不远的千人桥区千人桥公社张湾大队石庄生产队。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骑辆破自行车不慢不快地向陆老下放的地方驶去。沿途民工很多。6万多人的水库大工地,交通要道人来人往是常有的事。到水库接班的人精神很好,行走匆匆,有的车着柴草,有的挑着粮食,有的背着工具、衣被和蓑衣斗笠,热烈气氛像大军渡江时支前一样。然而,从水库下班回来的人则不同:面容憔悴,疲惫不堪,很少语言,行走缓慢。这明显是工地劳动强度高、生活又不好所致。他们都想尽快回家休息,养好身体下次接班继续战斗。鲜明对比,使我联想起全县人民对修水库的无私奉献,想起他们为子孙后代和顾全大局所付出的代价,增强了总结好水库经验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觉得不将全县人民气吞山河的精神写出来,自己就愧对历史、愧对人民、愧对为修水库而献身的英魂!我想着想着就到了目的地。秦孔政同志见我就问:“这大早你跑来有什么事?”我将元生同志的话向他道了一遍,他立即带我到隔壁向陆老作了介绍。我向陆老说明来意后,恭敬地将压缩成6000字的稿子捧献给他,他接稿时说:“元生同志还是这样尊敬我,那我就看看吧。”

  陆老个头稍高,衣着整洁,举止文雅,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他睡一张不高的单人床,枕头边和床里面放着许多书。据说,他看书方法和常人不大一样,上午看这本,下午看那本,不同内容交叉进行,看时很认真,有时还做笔记。他身边有把京胡,高兴时自拉自哼京剧。他平易近人,经常与群众促膝谈心,大人小孩都喜欢他。他思想开朗,比较乐观,常说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对形势看法,他说谁对谁错让时间和历史去检验。

  孔政还在和我谈心,陆老忽然跨进房门,望着我说:“小朱同志,我一时提不出具体意见,你能不能明天再跑一趟,我们过细研究研究好吗?”我感悟到过细研究就是具体指导,他老人家能具体指导,不就达到我跑的目的吗。陆老要我吃过午饭再走,因为天早我婉言谢绝。

  第二天上午,我按时走进陆老的房间,他将矮凳让给我坐,自己坐到床沿上。我看他张口讲话,连忙翻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他的教诲。他说稿子细看了,素材不少,写的几个问题也较集中,有些事例很生动。但他觉得共性的东西似乎多了些,个性的东西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写文章就是要从庞杂的材料中,先选取最主要的东西帮助我们传达出基本的主题。什么是最主要的东西?一个县依靠自身的力量建成蓄水7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就是最主要的东西。他反问:为什么别的地方不敢干,你们敢干,而且干就干好,这里面有哪些体会?我们可否以这根红线由浅入深地写下去?譬如:第一,统一认识。对形势认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认识。第二,自力更生。国家有156项重点工程,省里有省里的重点工程,县里工程要进国家和省里的“笼子”很难排上队,只有先自力更生干起来,以后再争取支援。第三,土法上马。一个县的财力物力非常有限,搞钢筋混凝土的“洋”办法不可能,要干只有搞土办法,而客观条件经科学论证又适宜土办法。第四,人民战争。县办工程劳动力是最大优势,而搞土办法这一优势更能充分发挥。移山筑坝只要技术人员正确指导,群众会干。第五,质量第一。越是土办法,就越要注重质量。这个问题做得很好,如果写深透,对各地土法上马的工程有启发。他不仅讲了几个大问题,对每个大问题中的小问题讲得也很详细。

  回机关的次日上午,我将陆老指点的提纲刚整理出来,约2000多字,忽然接到陆老从区里打来电话,要我将导语“一个县依靠人民的力量,自力更生,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成了一座蓄水七亿立方米的大水库”语句中“蚂蚁啃骨头”改为“愚公移山”。我领悟他老人家要改的原因。

  我反复思索陆老指点的提纲,思绪闸门突然被提纲打开,顿时卸掉了压在心上的铅块,仿佛腾空而起居高临下见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以提纲为基础,适当增加内容,轻而易举地形成了4000字的稿件。我向元生同志汇报了陆老重视稿件的情况,他异常感激。他在审稿时满意地说:“理论工作者是严肃的,逻辑性那么强,文字里看不出空话。你这回收获不小吧?”我将稿子及时寄到《中国农报》,不多天就刊用了,没有多大删改和压缩。我将刊登的文章收进县委通讯组《剪贴》本里,放进档案馆中,今天我以拙笔将这段史实回忆出来,表达我对陆老的深切怀念!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用心呵护,托起明天的希望——全市检察机关全方位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图片新闻⊙舒城县检察院:44名干警“入户结亲”助脱贫⊙金寨县检察院:护航精准扶贫⊙裕安区检察院:开展系列帮教活动⊙请教陆老写文章⊙党的生日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