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正文: 不忘初心的高龄党员

  本报记者 单姗 文/图

5版0626 2300111.JPG

  对于政府给予的每一笔补贴费用,邵正文老人都存起来不舍得花。

5版0626 2300110.JPG

  邵老在义务清扫社区里的垃圾,连口罩和火钳都是自己买。

5版0626 2300112.JPG

  当年当选省劳模时的照片和证书。

  每天清晨,一位衣着朴素的白发老人准时出现在盛世嘉园14号楼附近,戴着口罩,用自带的火钳将散落在外的垃圾夹入垃圾桶,清理干净,再来到小区所在的东市街道军民社区打扫楼道卫生。

  也许你会说,这应该是小区物业聘请的保洁人员吧?但,他从没穿过保洁或物业的制服,很多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却非常熟悉他。军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风云告诉记者,每天早晨,老人都会戴着口罩和手套,带上火钳,在小区内义务打扫卫生,考虑到老人年纪很高,社区多次找到老人子女,劝说老人别再这么辛苦。可老人坚持说:“我忙惯了,一歇到我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他是谁?他,就是小区内84岁高龄、有着46年党龄的退休老党员、省劳动模范——邵正文。

  从未请过一天假的省劳模

  一身白衬衫外套一件蓝色中山装,一看,就知道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衣服,左胸口前,一枚火红的党徽夺目、耀眼。虽然是白发苍苍,但84岁的邵正文老人看起来清清爽爽,步伐不快但腿脚还算灵便,身体也挺硬朗。跟随邵老,来到他家,打开门的一瞬,记者有些吃惊,住在这现代化的小区里,家里却是一片清贫之象,毛坯房、水泥地,连家具都是很多年前的老把式,一边招呼记者,老人一边从床边箱子里找出他的压箱宝贝——拍摄于1965年的省劳动模范照片和那本珍贵的省劳动模范证书。照片上,32岁的邵正文胸前带着写有“光荣”二字的大红花,即使相隔52年,仍能从照片中感受到当年风华正茂的脸庞展示出的自豪和斗志。凝视着这52年前的照片,邵正文老人向记者说起他的故事。

  邵正文出生于1933年那个战火不休的时代,从小家境贫寒艰苦,“那时家里苦,我还跟着家人讨过几年饭”。也许是从小吃了太多苦,才更加懂得生活不易,珍惜拥有的一切。1955年参加工作的邵正文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与热情,他也是建设新中国的第一批人。1955年在双河粮站工作、1958年调到六安市钢铁厂成为一名鼓风工、1959年到合肥接受军工技术培训、1961年至1969年成为六安市农业机械手拖厂的一名车间主任。由于技术好,1969年以后,邵正文又成为机床厂的电镀工。“就像革命的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搬。”1965年他被厂里推举评选为安徽省劳动模范。说起年轻时那段奋斗的火热岁月,邵老脸上满是自豪和满足。

  揣着这张沉甸甸的荣誉证书,邵正文更觉得意义所在。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邵正文从未请过一天事假、病假。“难道您家里从来没有事情,不需要请假么?”面对记者的疑问,邵正文笑着说:“不是家里没事,是很多年我都没有家啊,我的家就在厂里。”在组织的培养下,邵正文掌握了军工生产技术,是厂里的骨干,因为家境贫寒,邵正文成家很晚,多年来,他感谢单位、感谢组织,把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全都用在工作上,即使后来成家生子,多年来养成以厂为家习惯的他仍是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

  退休后甘做社区里的一面旗帜

  即使后来被升为厂里的主任,不用再下车间工作的时候,邵正文还是跟所有的操作工奋斗在一线。在30余载的工作里,他总是说:“工作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谈及家人,邵老觉得有点愧对家人,“老伴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以前上班又经常不回家,陪伴她的时间很少……但……我是一个党员啊!不能为了小家舍弃大家,对于我的这种做法,老伴一直是支持的。真的很感谢她”,邵老眼里闪着泪花,“我是劳模,是党员啊!”

  “我是党员,是劳模”邵正文心里一直有这个声音。在1961年——1969年这10年间,每逢休息日,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从农场担上百斤粪水送到周边菜农的菜地施肥,一个来回两个小时。由于电镀工作是特殊行业,55岁即可退休,但是劳动、奉献大半辈子的邵正文在退休后也没有闲下来。

  1985年退休后的邵老,在居住区转了转。他发现小区的公厕没有人打扫,这种脏活累活,很多人给钱都不愿干。邵老自己买了口罩、手套、工作服、垃圾桶,又做起了志愿清扫卫士。黎明前、黄昏后,这一坚持又是20多个春夏秋冬,周围的邻居也从开始的不理解,嘲笑,远离,到后来的尊敬他,自觉打扫卫生。

  2012年,赶上国家的好政策,邵老在现居住小区拆迁得到一套住房。现代化的小区,路面有人清扫,垃圾有环卫工倾倒,生活环境更加干净舒适了。家里人也觉得70多岁高龄的邵老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可是,邵老又落寞了,他闲不下来。“我忙惯了,一歇到我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自古只有大病害死人,没有生活累死人啊。”邵老乐呵呵地说着。于是,小区的楼道又成了他的“战场”,主动帮社区打扫卫生,拦也拦不住。

  自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军民社区为邵正文老人配发了党徽,每天老人都会将党徽佩戴在胸前,也因此,在军民社区,常能看到一位不穿保洁衣,却戴着党徽默默清洁小区的老人。

  清贫又严于律己的晚年生活

  邵老没有手机,采访他时,是在他家门口等到他的,下午4时多,终于在邵老家门口遇到他,他正和小区一位老人散步回家,记者介绍自己并说明来意后,邵正文老人笑呵呵地说:“我有啥好采访的啊!”并告诉记者,他身旁的老人也是本小区的,老人家最近几年生病大脑受到影响,受这位老人亲人所托,邵正文有空会陪着这位老人散散步聊聊天。

  在邵老家,记者注意到,他的压箱宝中不仅有当年的劳模证书照片,还有优秀共产党员证书以及党报党刊中的剪报:“卓越领导人王稼祥”、“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起步”等。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邵正文最爱看各类党报和新闻联播。军民社区一直想给邵老订阅一些报纸,却被邵老拒绝:“碗里的饭吃,碗外的饭不能吃。党和政府已经很关心我,我不能再要公家的东西。”即使是打扫小区用的口罩手套,邵老也坚持自己买。

  退休工资并不高,他的家简陋又陈旧,自己不抽烟不喝酒,省吃俭用还牵挂着儿孙们的生活难处。在旁人眼中,84岁的高龄,应该正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可奋斗、奉献了一辈子的邵正文老人丝毫不认为现有的生活是劳累是清苦。“生活环境无大小。”这是邵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邵正文: 不忘初心的高龄党员 ⊙老党员的三句话⊙秦波: 扎根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