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在心底的红手印———献给战斗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们

  新华社记者 王圣志、李勇华、杨丁淼、陈诺

  红手印,中国老百姓表达意愿的庄重形式。

  39年前,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炸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春雷;10年前,小岗村村民再次按下红手印,挽留他们离不开的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走了,他的精神光耀江淮大地!一个又一个“沈浩”涌现。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在农村最艰苦的地方,向贫穷开战,为百姓分忧。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书记”。

  2001年起,安徽省先后7批次选派两万多名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加强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出现了一批被老百姓按红手印挽留的优秀代表。

  “第一书记”就是来解决第一难事的

  霍邱县长集镇七里棚村,村部到镇街道仅7里路,因此得名。2014年,从安徽省国贸集团下派的第一书记罗炜初来乍到,深感这里的脱贫之路“远不止7里路”。全村101名党员,青壮年全部在外打工,“三会一课”长期停摆,村集体收入为零,村两委与村民之间不融洽。

  乱麻中找出一根线——提振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2015年以来,罗炜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并在村里发展7名40岁以下党员,培养后备干部。他多方奔走,招商引资建了一个家具厂,不仅帮助贫困户找到了就业渠道,还让村集体收入当年达到5万元。

  共同致富的氛围逐渐在村里形成,村干部想事干事的热情被激发。今年5月,在村党员点评日上,党员们异口同声:“让罗炜留任!”

  “说要按手印,我当时第一个赞成。”村民谢文会说着,把手举得老高,“村里的面貌刚有了起色,罗书记可不能走!”

  在安徽,许多群众按红手印挽留第一书记。

  “如果不是姜书记,我这个家就真的完了!”在安徽滁州市定远县宋府村农妇武忠华眼里,第一书记姜维锦是个好干部。

  2013年,武忠华患精神疾病的丈夫落河身亡,面对家里病重的老人和3个读书的孩子,武忠华觉得天塌了!“每天发呆,想着日子完了”。虽是一名裁缝,因为家里穷,10多年她都舍不得为自己做件新衣服。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转型跨越奔小康——十八大以来霍邱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立体种植养殖 加快致富路⊙“徽网在线”获批省青年创业园创建单位⊙“健康中国行 走进安徽裕安”启动⊙ 我市集中整治城区农贸市场“十乱”现象⊙烙在心底的红手印———献给战斗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们⊙我市不断加大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六安开发区通过挖掘存量招引增量⊙金安区让贫困村户户用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