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阳 家校“合伙”办教育

  新华社记者 温美良 余刚

  在江西弋阳县的不少学校,记者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讲台前的“老师”除了在编的教师,还有医生、农民、消防员等等;教授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还有手工、急救、划龙舟……

  弋阳县地处江西上饶信江中游,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73所,现有在校学生72660人。几年前,由于种种原因,当地教育质量一直在低谷徘徊,家长对学校很不满意。

  孩子教育出了问题,学校家庭互相抱怨。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总结说:“家校之间不合作,问题永远出在对方;家校之间不往来,孩子成了‘导演’;没有问题不相见,相见肯定有问题;家校教育观点不统一,孩子无所适从;家校相互合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为江西省进行家校合作两个区域试点县之一,从2013年开始,弋阳县率先开展制度化家校合作研究与实践,建立合伙人式的家校关系,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教育工作,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共育体系。

  “嘿哟嘿哟!嘿哟嘿哟!葛河水呀!清又清哟!千锤百炼!铸神剑哟!”课外时间,在弋阳县葛溪中学操场上,传来阵阵嘹亮的号子声,74岁的汪树庭老人正带着初二年级十多个男孩学划龙舟。

  汪树庭不是学校的专职老师,而是当地的农民,是村里划龙舟和舞龙灯的好手。今年年初,还在葛溪中学读初二的孙女汪紫玉给他带来一份调查表,汪树庭在“专长”一栏填上“划龙舟、舞龙灯”之后,就成了学校不领工资的“老师”。

  “以前爷爷都是隔着学校铁门远远地看着我,现在,爷爷也成了学校的一分子,同学们都知道我爷爷是个划龙舟、舞龙灯的高手,我为爷爷感到自豪!”汪紫玉说。

  今年63岁的李桂兰是弋阳县第一个农村腰鼓队的成员,自从当上葛溪中学腰鼓队的老师,她就经常放下家里的农活,挤出时间给孩子们上课。“我没有学多少文化,之前打腰鼓也就是觉得好玩,现在能给孩子们上课,感觉自己还挺有用!”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能听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还有家长走进课堂来教我们十字绣、打腰鼓等知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葛溪中学初二学生王奕欣说。

  葛溪中学校长路光生介绍,从2015年开始,学校就把家长引进课堂,陆续开设了龙舟、龙灯、十字绣等21个社团。“这些社团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找到了自己闪亮的一面,同时也拉近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记者发现,在当地的许多学校,学校让家长参与管理食堂,让家长选购校服,让家长讨论学校制度、考评方案的制定,让家长参与学校领导班子的考核、对教师的评价,让家长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参与决策,使学校真正成为大家的学校。

  “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如同一个股份公司,家长是董事长,学校是CEO——首席执行官,家长是终身持股人,学校是阶段持股人。”方华说,“作为具有实权的‘合伙人’,家长帮助学校、支持学校的劲头就更足了。”

  如今,弋阳制度化的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当地教育的一张名片。通过家校合作,家长与学校之间问候多了、埋怨少了,笑脸多了、指责少了,收获多了、委屈少了。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大山深处“绣”出幸福梦——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调研⊙农耕趣味运动会⊙让为老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江西弋阳 家校“合伙”办教育⊙安徽多措并举防范贫困户返贫⊙北京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持续下降⊙河南联合执法打击恶意排污和造假行为⊙广东150家法院入驻淘宝网司法网拍超2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