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艳艳
前不久,笔者在叶集区采访一位种植大户,他说自己种植的瓜蒌子搭上了“一带一路”的快车,出口大幅增长,销路不愁。种地也能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联系上吗?笔者认为,还真不是这位“时髦”的农民吹牛,相比那些为产品滞销、价位低廉而发愁的农民来说,他的眼光更高,也更有胆识和闯劲。种植大户告诉记者,种地还真不能只把眼光放在田间地头,他选择种植一种新的产品之前,会找农业专家当老师学技术,也会去公司企业寻销路,然后再把这个产品种好,达到标准。
其实,近年来农产品难卖的情况不少,究其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生产经营户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不全面、不对称,造成错误分析判断,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又如,以往某个地域的农产品多在局部地区销售,随着网络时代、大物流时代的到来,各地农产品的交流量剧增,产品品质、价格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此外,还有季节、气候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等等。虽说农产品难卖各有其因,但品牌建设滞后、科技含量较低、销售渠道不畅等却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对于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户来说,要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既要靠政策扶持、市场环境的完善,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应对竞争与挑战。农户在种植农产品的同时,也需多学习新的农业技术,了解农业市场,懂得市场的潮流,要多加入圈子扩展资源对接,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趋利避害,在发展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