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出 丰收的希望 ——全市“三夏”工作综述本报记者 程传军/文 田凯平/图

五61200166.JPG

五61200167.JPG

五61200168.JPG

五61200169.JPG

  夏收时节,记者来到我市小麦主产区霍邱县,成片的麦地里,大型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正马不停蹄地工作,农民们有的装麦,有的捆扎,有的装运,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市高度重视“三夏”工作,今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三夏”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7年“三夏”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通知》,部署“三夏”各项农业生产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各县区调研时就“三夏”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服务保障,科学做好农机调度、农技服务、农资供应等方面工作,组织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夏收夏种有序进行。截至6月2日,全市162.49万亩小麦已全部收获完毕,提前8天完成夏收任务;已完成夏种面积445.2万亩,夏种进度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18万台(套)机具战“三夏”

  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重要作用,打造信息“三夏”、绿色“三夏”、平安“三夏”、质量“三夏”、暖心“三夏”,加快作业进度,提高作业质量,确保夏季粮油颗粒归仓,秋季作物适时播种,夯实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基础,今年“三夏”我市以小麦抢收、水稻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三夏”期间,全市投入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插秧机等18万台(套)以上。实现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40万亩,机械化秸秆利用率85%以上,机械化种植水稻236万亩,同时组织2000台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

  强化服务措施,加快抢收进度。各级农机部门优化服务措施,提升工作效益。做好信息服务。掌握辖区内小麦种植面积、适宜机收面积、预计收获开始与结束时间、本地收割机保有量、拟引进收割机数量、计划外出收割机数量、预计机收价格等基础信息,并通过相关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引导机械合理流动,保障麦收有序快速推进;做好后勤服务。根据小麦区域分布和作业情况,在辖区内主要路口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配备相应人员和设施用品,做好机手接待、机具调度、作业安排、油料供应等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机手及时作业、顺利转移、安全生产;做好维修服务。整合农机技术力量,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维修技术人员纳入维修服务体系,组建农机维修小分队,深入麦收一线开展巡回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做好技术服务。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落实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购置、使用秸秆还田机具,开展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做好应急服务。合理利用作业时间差,开展对接联系,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保障全市小麦机收有序推进。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应急机收作业队,服从农机部门的统一调度,积极开展帮扶活动。

  记者从市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夏粮收获进度最快。为确保夏粮丰收到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抢抓有力天气,加强农机调配和跨区作业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小麦机收作业,全市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5.574万台套,累计培训农机手和农机修理工1.28万人次,检修各类机具2.19万台套,截至6月2日,全市小麦收获完毕,今年夏收比去年提前8天圆满结束。

  小麦单产较往年提高

  午收面积总产减少。受去年夏粮价格偏低影响,去年秋种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小麦种植积极性受挫。同时,去年秋种期间持续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进度,导致全市秋种面积下降。今年全市小麦预计可收获面积162.49万亩,同比减少23%,预计总产57.17万吨,同比减少21.8%。

  小麦单产提高。为应对小麦面积减少影响,各地积极加大绿色增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加强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小麦单产水平。加之去年小麦越冬期我市气温普遍偏高,今年春季雨水充足,有利于小麦生长,入夏以来的持续晴好天气抑制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有利于产量形成,小麦千粒重增加,预计今年小麦平均单产达352公斤/亩,较去年每亩增加6公斤,同比增长1.44%。

  品质最好,农民收益明显。今年夏收期间天气晴好,今年小麦不完善粒明显减少,小麦品质为近5年来最好。目前全市小麦托市收购已经启动,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为每公斤2.36元,据调查,目前市场收购价格也在每公斤2.2元左右,平均较上年每公斤增长0.70元左右,全市57.17万吨小麦预计增收4亿元,相当于全市农民人均增收77元左右。

  夏种夏管快速推进

  “三夏”期间,我市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所有库点确保收购不间断、不停收、不拒收、不限收,确保售粮群众随时去随时收;同时,积极落实贸易粮收购,拓宽收购渠道,动员组织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用粮大户积极入市收购。全市各级粮食部门专门派出工作组,奔赴各粮食收购点开展监控工作,确保收购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监控市场,防止压级压价,确保不发生压级压价、“打白条”等坑农害农现象。

  夏种夏管快速推进。全市上下积极推进以秋补夏,根据种植意向调查,全市夏种计划面积593.3万亩,比去年增加42.17万亩,其中一季稻507.78万亩,增加44.79万亩。截至6月2日,全市已栽插水稻398万亩,其中机械化栽植190万亩,播种瓜菜17.5万亩,玉米18.2万亩,大豆8.7万亩,棉花9.7万亩,完成夏种面积445.2万亩,占夏种计划的75.04%,夏种进度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在抓好抢收、抢种的同时,积极加强春播在地作物和一季稻的田间管理工作,全市已追肥面积348.5万亩,其中测土配方施肥318.6万亩;开展病虫害防治面积248.7万亩,其中绿色防控146.7万亩。

  据了解,下一步,全市农业部门将紧抓有利天气,继续加快水稻机械化插秧进度,提高夏播质量,确保种满种足,大力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为秋季作物丰产提供坚实基础,为全年粮食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汗水浇出 丰收的希望 ——全市“三夏”工作综述本报记者 程传军/文 田凯平/图⊙单王乡:扶贫路上党旗红程浩如 陈华锋 本报记者 程传军⊙单王乡:扶贫路上党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