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
我小时候在农村,过端午节最大的盼头就是吃炸油响(油饼、糍粑之类)和咸鸡蛋。那时候农村生活普遍不好,一年到头除了三节难见荤腥,村民基本上都是一脸菜色,难见一个胖子。据说有的人家炒菜的时候拿一根筷子往油瓶里一插,再用沾了油的筷子往锅里一抹就算放油了。物资贫乏生活紧张由此可见一斑。但端午节一到,农民新收的菜籽就可以换油了,端午节当天一早家家户户炸油响,也算是奢侈了一把,满村飘荡着油烟的香气。
那时候家家都有几个孩子,年龄差距不大,都是前脚跟后脚的事。炸油响的时候,孩子们围着锅台,兴奋不已,眼盯着油锅。这时候大人都有交待,说炸油响的时候是不能说话的,因为一说话锅里的油就舍(损耗的意思)得快。孩子们小小年纪知道油的金贵,都不作声,厨房里只有炸油响发出的“滋滋”的声音。
有一年端午节,我大概上小学三年级吧,早上上学的时候母亲给我一个咸鸡蛋,说路上吃。我接过鸡蛋放入书包里,到了学校我把鸡蛋给了一个关系很要好的同学。这个同学在班里成绩非常好,戴过大红花(学校表彰),我佩服他。那时候他父亲已经不在了,家境贫寒。他学习异常刻苦,可惜一毕业就辍学了。后来我们数年失去音信,直到我工作之后,有一年春天我回老家探亲,意外地在家乡的乡间小道偶遇,一问才知他在外面已打工数载,彼时三十几岁的他已经满面沧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