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工程诞生记

  汤达

五版1111.jpg

  1958年,国家治淮委员会撤销后,安徽召开各地区负责人会议,研究善后工作,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的分配和安排问题。六安地委第二书记兼专署专员赵子厚参加这次会议,他积极主动接收和欢迎工程技术人员来六安工作。在治淮委原秘书长、省水利厅厅长张作荫的支持下,把包括主任工程师、工程师和技术员等25人调给六安地区。

  这些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六安后,就立即夜以继日地研究六安地区的水利规划问题。开始参加研究的领导有赵子厚,地委常委农工部部长魏胜德,专署副专员郑象生和淮委调来的工程师黄昌栋、吴琳、沈全根、余五星等。主要研究利用大别山已建成的佛子岭、梅山等水库的蓄水资源,开发灌溉工程问题。先从淠河下游原规划淠右灌区讨论起,把渠首向上游移至横排头,走高线,可使原规划灌溉的109万亩提高到660万亩,形成淠河灌区。受此启发,接着研究利用梅山水库的蓄水资源,在史河红石嘴兴建渠首和拦河坝,形成史河灌区。并把两个灌区连接起来,形成史淠沟通综合利用工程。

  1958年5月30日,经地委研究,成立由赵子厚、魏胜德、郑象生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决定开发史淠沟通综合利用工程。6月初赵子厚带领工程师黄昌栋到合肥,向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和省水利厅厅长张作荫请示汇报,他们同意兴建。6月29日,地委召开全区各县县委书记会议讨论部署史淠灌区开发问题。7月15日经地委研究决定,成立六安地区史淠沟通综合利用工程党委会、指挥部、政治部和领导成员的配置。

  在史淠灌区形成后,联想到杭埠河的治理问题。因该地域属长江水系,没有水库,要新建龙河口水库(已改名为万佛湖),规划出杭埠河灌区。这样逐步扩大,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史淠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的规划。后来按灌区大小排列,而改名为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

  1958年8月3日,安徽省委在佛子岭水库召开的省委会议上,正式同意兴建。1958年8月19日淠河灌区渠首横排头枢纽工程举行开工典礼,从此揭开了淠史杭工程兴建的序幕。

  开始兴建时,全靠六安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公社的地方财力和小农水经费,是靠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干起来的。1958年全面开工后,地委于12月22日召开各县县委书记会议,决定每个公社抽调三分之一的干部参加淠史杭工程建设。1959年3月1日地委又决定在3月份开展高工效突击月运动,组织千人团分赴各工地检查和慰问。

  1958年大旱之后的1959年又是一个干旱年。为了抗旱,地委动员各地组织力量突击开挖小段面临时通水。淠史杭灌区提前引水抗旱。7月27日11时,把梅山水库的发电尾水引入新开挖的史河总干渠至徐小圩闸,8月8日放水流量达到每秒24立方米,通过平岗切岭至新楼,灌溉金寨、霍邱两县受旱农田3万亩。淠河灌区7月29日8时放水,灌溉六安、寿县农田77万亩。杭埠河灌区,从水库西主坝的导流明渠放水引入七门堰,灌溉农田17万亩。做到了当年施工当年受益。总计抗旱灌溉农田97万亩。到1972年共开挖总干渠、干渠、分干渠各类渠道33条,全长1349.5公里。到1989年,全灌区累计灌溉农田1.92亿亩。目前,实灌面积已达1000余万亩,粮食产量由每亩15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自建成以来,淠史杭灌区已累计增产粮食822亿公斤。昔日旱灾连年的皖西,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绿色新皖西。红色六安,已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大粮仓。

  兴建这一大型的灌区,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大力支持。首先,开发史淠灌区是经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同意的;接着,新建龙河口水库开发杭埠河灌区,又是他批准的,并答应给400万元包干使用。其他许多省、地领导都大力支持淠史杭工程建设。特别是六安地委第一书记杜维佑对许多重大决策,他都大力支持。1959年10月,全国大型水利工程会议后,中央把淠史杭工程列入投资计划,当年就拨款6000万元,接着每年投资5000万元左右,到1988年累计投资达3.1亿元,才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没有中央、省委的支持,光靠地方财力、人力是难以完成这一艰难而宏大工程的。总之,一句话: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创造出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奇迹。

  (作者为六安市委政法委员会原副书记,离休老干部,从规划到建成曾在淠史杭工程指挥部工作20年;本文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韦国华整理。)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六安束苑:盆景艺术的精神高地⊙淠史杭工程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