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闻发布的“好成绩”哪里来

  邓海建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77个中央部门和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6年度的新闻发布工作进行了评估考核,考核结果23日首次向社会公布。18个部门和地区考核优秀,设置各层级评估指标近百项。2016年我国新闻发布活动立足新媒体环境,更加注重质量。但通过评估考核发现,仍面临问题和挑战。

  “好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就如学生,平素潜心向学,最后才能成绩优异。在国新办的这份考核榜单上,政府新闻发布“哪家强”的结果一目了然,但,数据和结果之外的“功夫”更值得举一反三。

  平时有对话,急时有声音,“一把手”亲自上阵,新媒体技术傍身——政府新闻发布的变化,看起来只是“关门”与“开门”的区别,实质却指向公民知情权与公权透明度的落地。还是数字胜于雄辩:据统计,2016年,国新办全年举办新闻发布会126场。各地区、各部门分别举办新闻发布会1595场、938场,分别举办吹风会、集体采访、记者沙龙等其他类型发布活动618场、1620场,总计举办新闻发布活动4897场。

  不过,在这份榜单上,亦反映出两大问题:一是“必修课”成绩差异悬殊。比如虽然18个部门和地区考核优秀,但在列入2016年评估考核的77个中央部门和单位中,仅外交部等14个部门完成了“4·2·1+N”新闻发布要求。那么,其他部门迟迟“未能合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二是“自选课”功夫较为潦草。用国新办相关负责人的话说,“一些部门和地区新闻发布议题设置能力和发布效果亟待提高,在新闻发布会上讲成绩进展过多,但回应社会关切不够。”简言之,制度上的技术标准容易达标,但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事件类回应仍可能王顾左右或虚与委蛇。

  于此而言,政府新闻发布的“大考”及时而必要:它不仅让相关部门的新闻发布生态“露了个底”,更衡量比较出了各自的长短与差距。眼下的问题是:考试完了,分数发了,然后呢?政府新闻发布是刚性的制度责任,考好了固然要表扬,考砸了恐怕更要问责和补课。一句话,政府新闻发布的“好成绩”,既要平时盯着看着,更要“期末”考察监督着,还得赏罚分明的制度伺候着。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六安城区交通秩序及市容市貌综治启动⊙市政府办专题调研响洪甸茶谷建设⊙“农民创业计划接力棒”项目落户舒城⊙霍山实现茶叶自营出口第一单⊙落儿岭镇三举措落实扶贫类民生工程⊙“点线面体”,合奏廉洁文化交响曲——金安区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侧记⊙高中三年的 最后一课⊙裕安发放第一笔贫困户养殖保险理赔金⊙政府新闻发布的“好成绩”哪里来⊙我市建立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督办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