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安全基础 坚持民生为本我市全面加快道路运输行业转型提质
张婕 吴安平 本报记者 程传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提高道路运输运行效率和质量,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的新阶段。针对我市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单一,道路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今年,市运管部门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民生为根本,以安全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道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市道路运输业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探索完善客运市场运行体制,逐步规范三跨班线,引导企业创新模式,转型升级。科学规划设立道路客运站点,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停靠站点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鼓励开展定制班车、商务专线、旅游班线、六安茶谷大别山农家乐班线等多样化客运服务,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覆盖面;启动无车承运人试点。逐步完善无车承运人在许可准入、运营监管、诚信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指导我市金寨县试点企业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规范无车承运人经营行为,推进其信用建设。
稳妥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推进出租汽车企业整合,规范网约车发展,报请市政府审议通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六安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促进我市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推进驾培行业服务改革。促进市场开放和培训方式创新,提升驾培服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互联网+驾培”的新模式,指导推进“计时收费、先培后付”模式应用,提升驾驶学员学车自主性。督促驾培机构使用符合要求的计时培训系统,完善相关服务功能;深化维修检测行业改革。指导维修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贯彻省厅《关于积极推进安徽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主动协助具备条件的县区做好申报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安全水平,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和公司化改造,推行城乡道路客运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配合完成全省公交示范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创建成功。
加快重点客货枢纽项目建设。积极筹建全市客运枢纽、乡镇客运站、物流园区、货运站点,以及出租车运营服务中心等项目,拟规划建设客货运输站点65处,出租车服务中心4处,争取早日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现代物流园区,推动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农村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村运输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
维护运输秩序安全稳定
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行业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建设,规范一企一档,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应急处置管理、安全经费保障,推动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铸安行动、平安交通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各行业隐患排查专项活动。巩固危货整治成果,创新监管方式,推行痕迹化管理。执行“五落实五到位”制度、安全叮嘱制度、“两客一危”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四不两直”安全检查制度、月“问题清单”制度、客运企业“84220”制度,全力维护安全态势的稳定;做好重点时段道路运输保障。加强“春运”、节假日、汛期等重点时段道路运输保障和安检查控工作。强化从业资格管理,严格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监管。认真履行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监管职责,在客货运、出租汽车行业开展专项整顿活动。强化对维修、检测、驾培等行业的监管,形成规范化的道路运输市场;继续开展源头治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治超条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立足两个源头,加强对车辆改装和重点货源单位监管;充分利用六安治理货物运输超限超载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公路、运管、公安交警等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快推进行业科技进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筹建六安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市处视频会议中心建设。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管理,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建立全市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平台。
引领行业文明建设。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家风建设”学习讨论、党员奉献日及“零推诿、零积压、零差错、零投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推进道路运输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文明形象。以市交通运输局事业单位优化整合为契机,充实人员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全面推进队伍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