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型农业主体“身强体壮”

  (上接一版)

  我市积极加强龙头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家庭农场建立基础台账,深入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清理核查,实行优胜劣汰,消除僵尸企业、空壳合作社和虚假家庭农场。同时,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土地流转和配套设施用地指标,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

  加强各类经营主体联合与合作。家庭农场侧重搞生产,农民合作社侧重搞服务,龙头企业侧重搞加工、销售,积极创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服务主体。以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引领,建立利益联结和风险分担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落实职业农民资格标准和认定工作,今年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350人。

  针对现代农业发展中新技术、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日趋加快,但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人员老化、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等实际,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全面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激励更多科技人员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创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2016年,全市科技特派员牵头领创办农业企业433家,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166家,建立示范基地和园区598个,带动农民增收8.3亿元。

  改革创新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六安茶谷建设发展,麻埠镇成立了大大小小的茶叶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在茶叶合作社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数合作社规模小、竞争力弱、发展不规范、合作经营优势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现年48岁的梁本家是齐绿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家世代传承六安瓜片传统制作工艺。他所在的合作社共有6名成员,目前拥有茶园140多亩。过去由于他的合作社规模不大,产品品牌及包装意识不强,尽管合作社每年生产出了很多上品六安瓜片,但价格一直提高不上去,茶农及社员经济收入增幅缓慢。特别在响洪甸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采茶的赚不过制茶的,制茶的赚不过售茶的。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茶农们种茶、采茶的积极性。

  去年春天,梁本家得知镇里成立了响洪甸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消息后,他和合作社的其他成员了解到联合社的章程后,主动要求加入了联合社。“联合社关键能够做到上联合作社下联农户,统一实施传统生产工艺、技术标准、茶园绿色防控、电子商务,增强了六安瓜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了抱团闯市场、利益共同体。”说起加入联合社好处时,梁本家如数家珍。他说,加入联合社后,他们合作社生产的所有高档茶统一向联合社销售,中低档茶叶由他们代购鲜叶后统一送到联合社加工。“今年春季我们合作社产六安瓜片3400多公斤,依托联合社这一平台茶叶卖上了一个好价钱。”梁本家说。

  叶集区姚李镇是一个拥有6万多人口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对大部分土地实行了流转,60%以上的田地都流转给农村的种田能人,也就是如今的种田大户了。这些种田能人充分利用承包的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种粮食的同时深挖农田养鱼、养蟹、养甲鱼等,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该镇能人陈仁忠改革创新,于2012年成立了康乐泰生态养殖合作社,在林地兴建了养殖场,并购买了霍寿黑毛猪种猪,还建起了饲养土鸡规模养鸡场。通过几年的自繁自育,目前该场拥有霍寿黑猪两万头,养殖土鸡达到6万多只,成为深受消费者追捧的绿色食物。

  2016年我市新认证省级示范联合体13家,龙头企业甲级队6家,新培育农民合作社872家,家庭农场2911家,去年10家龙头企业在新三板或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崛起阡陌间,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478家,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79家、460家,拥有省级示范联合体13家、龙头企业甲级队9家,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7594家、家庭农场6580家,规模经营百亩以上种粮大户3356户,新认定生产经营新型职业农民1900人。如今,一批批家庭农场,一个个农民合作社,一家家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田间地头不断成长,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军。

 选择年月
<2017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财经观察:中美深化投资合作大有可为⊙“共享”洗衣机 亮相上海街头⊙大国都看上了可燃冰⊙让新型农业主体“身强体壮”⊙西北“大胃羊”成了山乡“喜洋洋”⊙产业联动激活扶贫“活水”⊙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