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 本报记者 张世巧
彭传敏,女,中共党员,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裕安区韩摆渡镇计生办副主任。从事计生工作20年来,她始终牢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忠实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多次被镇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党代表,多次被市、区两级评为“优秀调查员”。多年来,她不辞劳苦,始终以一颗热忱的心温暖着百姓;她甘于奉献,用真诚的服务意识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谱写不平凡的动人事迹。
舍小家为大家
计划生育是造福后代、利在千秋的神圣事业,只要以诚相待,就会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怀着这样的信念,彭传敏干上了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从事计生工作以来,她坚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她对自己亲属和一般群众都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对于孩子,她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孩子出生后产假没休完就把孩子丢在别人家,自己投入到工作当中,孩子有时饿得哇哇直叫,她却不能及时给孩子喂奶,每天骑自行车带着孩子早出晚归,冬天天气冷,孩子的小脸和小手冻得通红;孩子上学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都是自己挂着一把钥匙,小的时候吃小饭桌,稍微大点就自己照顾自己,这样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每每想到这些,彭传敏都感觉特别愧对孩子。
对于广大育龄群众,彭传敏是他们的贴心人,她经常到育龄家庭进行走访并了解情况,对那些生活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众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走访问需的同时,还为育龄群众送去宣传品、避孕药具,并指导育龄妇女安全使用。为了方便那些在外打工的群众能及时领取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她不怕麻烦,自己出钱把证件寄到他们手中。
任劳任怨 脚踏实地
二十年来,她始终坚持满腔热情投身到计划生育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计生工作是件难事,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一定要把它干好”。她牢记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在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了解村(居)育龄家庭详细情况,她不辞辛苦走家串户,每条乡村小道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做基层计生工作吃闭门羹、遭白眼是常事,在个别不理解群众的冷言冷语、指手划脚面前,她不计较个人得失,毫无怨言,总是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那年夏天,众姓桥村一个双女户生后外出,极有可能超生,得知消息后,她和村里两位工作人员一起外出无锡,找到这位对象户,与其讲政策、摆道理,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直到那位育龄妇女心服口服,最后主动和他们一起回当地。
为了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她坐十几个小时的车外出江浙沪地区,亲自把《婚育证明》送到外出农民工手里,为他们提供方便。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计生工作,她常常给自己“充电”,学习最新的计生政策、自学电脑操作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向年轻同事学习请教。
真诚服务 以情暖人
在开展独生子女保健费、新农合、新农保以及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和资金发放这些民生工作中,除了积极做好宣传,认真细致核对,让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外,还帮助行动不便的家庭复印材料,对来访咨询人员耐心解释。这一件件平凡小事,广大百姓都看在眼里,得到群众的好评和赞许。
在“关爱女孩”活动中,一位计生户生下的小女儿得了严重的癫痫病,家里只有丈夫一个赚钱养活一家四口人。彭传敏在得知情况后,买了很多生活用品送去,并积极为她争取多方慰问款,解人家燃眉之急。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和群众交朋友,工作起来笑脸相迎,群众愿意和她拉家常、谈心,广大育龄妇女也把她当成知心人,群众有烦心的事、困难的事愿意向她诉说,她也主动贴心、贴力、贴时为群众办事,只要能够办成的事,如办流动人口证、计生准生证等等,跟办自己的事一样,她常说:“对计划生育工作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她不仅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
做比说难,坚持更难。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彭传敏所做的事都是一些小事、平凡事,这些事说不尽也写不完。二十年,也许对一个人的一生并不算长,但在这二十年里始终以高度敬业的精神默默为基层计生事业付出,却是需要不平凡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