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2017年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政策解读六安市水利局

  2016年汛期,我市持续遭受大暴雨、特大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充分暴露出我市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防洪标准低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直接导致所在区域洪涝灾害频发,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是所在区域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重要原因,更是脱贫后极易引起大面积返贫的最大潜在隐患。为补齐我市防洪标准低的薄弱环节短板,加快我市绿色发展步伐,有力支持我市脱贫攻坚,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两年时间加快我市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尽早完善我市防洪减灾体系,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淮河干流流经我市79km,在我市境内汇入的支流有史河、淠河、沣河、汲河、东淝河,目前正在建设临王段淮河一般堤防达标工程,建成后我市淮河干流防洪体系基本完善。

  我市流域面积超过3000Km2有淠河、史河、杭埠河3条主要支流,淠河治理主体工程今年年底能够完成,史河治理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杭埠河治理工程可研正在编制,年底可望开工建设。淠河、史河治理工程完成后,其干流基本能够满足防洪标准要求,但六安主城区、霍山县城、金寨县城、叶集区政府所在地、淠河横排头以上河段防洪标准不足,尚需进一步治理。

  我市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31条,已经治理19条河流27段,工程投资66520万元,灾后水利建设急需治理的中小河流有18条河流31段。

  我市现有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共有1501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488座。灾后水利建设急需进行除险加固的病险小水库426座。

  二、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紧谋划灾后水利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防洪减灾要求,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灾区,补齐短板,用2017、2018两年时间,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整合资金、先建后补,建档立项、挂图作战”的基本思路,全力推进我市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着力提高防洪能力,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老区全面振兴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幸福六安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三、目标任务

  1条主要支流、31条中小河流、426座小水库。总计458个项目,工程估算总投资36.7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2.42亿元,省级投资6.92亿元,市县配套17.39亿元(主要支流9.5亿元,中小河流6.17亿元,小水库1.72亿元)。

 选择年月
<2017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六安市2017年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政策解读六安市水利局⊙六安市2017年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政策解读⊙六安市2017年就业扶持工程政策解读六安市人社局⊙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六安市转办的第十批信访件办结情况公示(2017年5月15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六安市转办的第十一批信访件办结情况公示(2017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