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勇
农村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有着广阔的土地资源,也有丰富的绿色农特产品,然而,这些现有资源在很多地方都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也是导致贫困并且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农民缺乏的资金、技术和门路,难以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难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城归族”参与农村的精准扶贫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而且在外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技术和市场信息,有致富能力。同时,他们在家乡土生土长,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与自然条件,并且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同等条件下在家乡创业更有激情,也更容易扎根成长。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业,更易得到家乡父老的支持,他们创业的成功,更易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在当下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用好“城归族”。不仅要让他们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更要让他们成为助力扶贫的有效载体。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部门不仅要吸引他们返乡创业,更要让他们留得下、稳得住、创得成,这需要切实下足功夫。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网络通讯水平,让农村的土特产品顺利搭上“互联网”快车;其次,在项目引进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在谋划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也要在项目上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减少盲目性,争取获得产品的市场定价权,就算种植养殖项目,也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再次,在政策扶持上,要用足用活相关政策,为“城归族”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毋庸置疑,当下“城归族”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脱贫攻坚也离不开他们年轻的力量和新鲜的思维。对“城归族”大力扶掖,笔者认为,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强化服务理念,主动热情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尽可能地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尽力帮助协调他们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农村地区扶贫攻坚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