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归族” 激活农村经济“一池春水”

  从“外出”到“返乡”

  一股新潮正喷涌

五51600113.jpg

五151600114.jpg

五1151600111.jpg

  “这几年回家,发现村里变化真大,水泥路修好了,网络也通了,生活像城里一样便利。以前想在家做点什么产业,最愁的就是销路,现在完全可以在网上卖,快递点多,收发快递也很方便。”日前,金寨县斑竹园镇的孙磊告诉记者,他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漂”了很多年,看到家乡的变化后,去年回老家开起了网店,卖起了家乡特色的农产品,大量藏在深山人不识的特色产品在网上颇受欢迎。

  阙顺虎是裕安区罗集乡一家规模不小的生猪企业负责人,他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2011年,阙顺虎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大型养猪企业做起了“猪倌”。“以前只有每年春节才回家,有时太忙就在外面过年,现在父母一天天老了,回乡的心情越发强烈,而且我学的是畜牧专业,在企业里干的是养猪,我有技术,有经验,懂行情,事业总会慢慢做大的。”说起回乡养猪的原因,阙顺虎的答复是顺理成章的事。

  2013年底,阙顺虎带着在外工作挣到的数万元钱,回到六安市裕安区罗集乡创业,办起了养猪场。几年下来,阙顺虎的养殖场越来越大,现在年存栏1000多头,出栏有六七百头。和一些大型养殖场相比,阙顺虎的养殖场虽不算大,每年的净利润也不是特别多,尤其是还有资金不充裕、市场风险等因素,阙顺虎偶尔也会感到肩头的担子很重,但采访中,阙顺虎却说:“在家乡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业,还能解决一部分周边村民就业,浑身充满着干劲。”

  近年来,像孙磊、阙顺虎这样的“城归族”,我市还有很多,随着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回乡创业,他们在努力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进一步激活了农村经济“一池春水”。而阙顺虎的感受也能代表着大多数“城归族”,他们在感慨创业艰辛的同时,也在创业历程上散发着勇于拼搏、久久为功、不达目标死不休的精神。

  “归来”的岂止是游子

  乡村渐渐变了模样

  从城市归来的,不仅仅是外出务工的游子,还有农村发展急需的资本,和在城市就业打拼期间多年结交的人脉、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返乡后,创办起了符合市场新需求的实体企业,不仅带动了就业,使得自己和身边人富裕起来,还同时解决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空巢老人等问题。因为他们,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因为他们,乡村治理也在悄然改变。

  2013年,罗集乡花园村44岁的杜成师带着在外打拼的500多万元资金,回乡搞起了特色种植、养殖,办起了康华湖羊养殖场。如今,杜成师的养殖场规模正逐渐变大,项目也不断增多。除了养殖湖羊、白山羊约3000多只以外,他还流转了百多亩土地,种起了牧草、有机蔬菜等。在创业的同时,他还参与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县道到村里的水泥路全长1.872公里,总投资65万元,政府投资48万元,剩下的十几万元都是我自掏腰包,无偿捐献。”除了修路,他还探索建立养羊合作社,采取代养代收模式,帮助周边村民增加收入。杜成师说:“家乡现在还不富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家乡的面貌有所改观,让周边村民都能致富。”

  “回家种西瓜,我也要把家乡的人带动起来。”和杜成师有一样想法的,还有霍邱县岔路镇岔路村的龚言银。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种的大棚西瓜每年可产4茬瓜,每亩去掉成本,纯收入5000元左右,但他与爱人再加上几个帮手,一年辛辛苦苦也只能种20亩,收入也只能达到8万到10万元。“若是把规模壮大了,自己也能增加收入,还能让更多农户通过务工、种西瓜获利。”龚言银说,因此,他打算下一步成立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千亩以上,吸引更多的农户种植西瓜增产增收,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裕安区新安镇徽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军也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士。2013年,他在马河村党总支的引导下返乡创业,成立了徽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后又发展浅水藕种植、畜禽养殖等,流转土地2000多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让村里大部分农户家产粮不稳的湾畈地发挥作用,为大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我觉得能带动乡邻致富是我的光荣。看到家乡越变越美,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觉得自己以前回乡创业的选择是对的,也是值得的。我愿意与乡亲们一起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努力。”

  政府应提升服务水平

  让“城归族”稳得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城归族”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政策的吸引。近年来,中央出台多项文件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以支持;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入,尤其是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多个地区展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 “三权分置”破冰而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特色种植、“一村一品”建设,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其次,是互联网经济使得电商蓬勃发展,推动了“城归族”返乡创业,与此同时,近几年国家对发展电商及物流的大力支持,我市不少县区建立了电商产业园,推出免租金、免费电商培训、创客孵化等优惠政策,并通过创建和完善创业、孵化中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这极大地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掘金。

  采访中,记者发现,当下“城归族”大都是乡村精英群体,他们返乡后对乡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资金短缺、缺乏人脉、经验不足、市场垄断等隐形屏障横亘在他们面前,加之部分人自身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也让这些看似风光的“城归族”陷入困境。

  如何才能让“城归族”留下来、稳得住呢?作为返乡创业代表,杨军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首先,政府要积极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其次,乡村应找准自身定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镇“产业名片”,实现产业要素集聚,培育出规模化、链条化的优势产业集群。他认为,这不仅能降低返乡创业者“单打独斗”的市场风险,也能让创业者之间资源循环共享、经验共享,形成“抱团”优势,从而推动返乡创业集聚发展。

  此外,杨军还希望,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吸引力,留住回来的农民工。

 选择年月
<2017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城归族” 激活农村经济“一池春水”⊙“阙红”香椿背后的故事⊙精准扶贫要用好“城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