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惟玉 朱定勇
“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了俺们叶集了。”在叶集有不少人说这样骄傲的话。人们所说新闻联播报道的叶集的事,就是在4月8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在综合新闻中以“安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报道了叶集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这一扶贫亮点做法。
该区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因地制宜规划发展了一批效益好、前景可观的产业项目,坚持把大户带动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联户带动、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采取“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商贸企业+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及方法,帮扶带动贫困家庭增强“造血”功能。切实增强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大户)共132家,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商贸、教育等产业,其中农业龙头企业32家,家庭农场37家,合作社54家,木材加工企业6家,商贸企业两家,民营教育1家,已带动1194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参与入股 就业增收
该区针对部分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弱的情况,以村社为单位,向贫困户宣传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自愿投资入股大户经营发展,采用土地流转折算或者贴息贷款投资入股模式实现稳定分红增收。史河街道的218户贫困户,每户利用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投资到皖西当代中学作为发展资金,每年固定分红收益4000元。石龙河村借助石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已有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申报小额贷款带资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相对固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享受年度固定分红收益。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给大户,把土地流转后释放的贫困户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农机、施肥、修剪、打药等劳务服务队,返聘到大户的产业基地务工,让贫困户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优势帮带 稳定脱贫
该区充分利用和发挥能人大户的技能、经济、创业优势,带动贫困户致富。通过种植、养殖大户发放种苗,全程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待种苗长成后按照约定价格回收,解决贫困户无成本、无技术、无市场的问题,实现“零风险、稳增收”的目的。洪集镇开展的“公司+农户”香猪养殖,通过发放猪苗给贫困户,定期进行检查防疫和喂养指导,出栏统一回收,直接带动15户贫困户,年户均收益5000元以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三元镇充分利用史河总干和沣西干渠水资源和现有土地资源,结合“一村一品”工程,全面推广“种绿色米、养生态虾”的稻虾养殖产业发展。以沣河稻虾养殖示范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居扩大养殖规模。目前,稻虾养殖已从2016年的2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7000多亩,参与养殖的农户达到210户(其中贫困户65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已增加至12家。其中龙元村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对沣河稻虾养殖示范基地的精心打造,形成集清水龙虾养殖、无公害绿色水稻种植、旅游观光和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408亩,分别转包给8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户)经营。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