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张绪梅
“识别精准,亮底数;帮扶精准,亮身份;管理精准,亮承诺;脱贫精准,亮成效”,凝神聚力打响脱贫攻坚战。近年来,裕安区新安镇坚持“党建引领、五大发展”的科学理念和“绿色生态、产业致富”的发展定位,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产业与增收联结、实绩与实效挂钩、脱贫与小康同步。
扶智为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新安镇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要求,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破除“人穷志短”和“等靠要”思想,以致贫原因为导向入户宣传、因户施策。通过组织农技培训、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种植养殖、疫情防疫、劳动技能等培训,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摒弃“安贫乐道”思想,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同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严格的使命担当精神助推脱贫攻坚。坚决杜绝“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等问题,把脱贫攻坚新形势、新要求、新常态入脑入心,以思想认识提高促进思维大创新、经济大发展,促使党员干部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精准发力,瞄准靶向攻坚拔寨。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新安镇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真扶贫、扶真贫,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建立健全了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精准管理和进退机制,严格按照“申请、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工作流程,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公开公平公正地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靶向精准。截至2016年末,全镇现有贫困户2068户4071人,全部依规按程序进行识别,实行年动态调整,进退有序。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坚持“精准是基础、产业为根本、帮扶是关键、党建作保障”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制订“四项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到户,确保每个项目和措施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卡发放产业补贴,帮助贫困群众记好收支明细账。采取“1+3”(每名镇及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1+X”(每名村干部、党员、大户帮扶若干贫困户)帮扶模式,实现了干部全帮带、帮扶全覆盖。围绕产业、就业、土地流转、大病救助等重点方面出台了7大类14小项扶贫政策,普惠到贫困村、贫困人口。2016年,镇党委政府共投入300余万元。2017年预计将投入400余万元用于脱贫攻坚。
抓细抓全,创新推进富民工程。结合镇情村情实际,重点聚焦产业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主要脱贫工程。突出产业扶贫。通过认真摸排,2017年,全镇共申报产业贫困户共1235户,申报产业奖补资金283.74万元。发展大棚蔬菜67.2亩,常规蔬菜2143.1亩,养鸡鸭62208只,养鹅3069只,生猪1402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猪90头),山羊563头,水产养殖796亩。突出就业扶贫。定期安排贫困户进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政府和各村(居)、各企业招聘保洁员、物业人员等岗位时优先考虑贫困户,共安排52名贫困户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就职于社会其他行业的贫困户,凭工资单,按照每月100元的奖补标准打卡直补给贫困户。突出光伏扶贫。目前,西桥、马河、枫庙三个村级光伏电站已实现并网发电,600户到户光伏电站正在加紧施工,预计4月底完成并网发电。拟建设14个公益扶贫光伏电站,目前正在积极筹划落实中。突出金融扶贫。积极与盛平村镇银行、六安农商行、邮储银行3家银行进行对接,并将金融贷款任务分解下发至各村,目前贫困户小额信贷申报金额已超过800万元,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