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雪彦
用心工作用爱护理
“姑娘,我有点怕。”
“别担心,放轻松,几分钟就好了,身体发热属于正常现象。”
5月4日下午4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在市人民医院影像科CT室正在做脑CT扫描。乔保莉一边熟练地操作机器,一边不停地安慰老人。
乔保莉,市人民医院影像科的一名普通护士,1987年到市人民医院工作,先后工作在普外科,感染科。1998年到CT室工作至今,从事影像护理工作已达二十年,她所在的科室每天接诊病人均在100人以上,最多的时候达到250余人。面对病人及家属的询问,乔保莉总是耐心仔细地回答病人各种问题。有的时候病人由于待诊时间长,抱怨多,她也耐心细致地解释。
影像科护理工作繁杂,危重急诊多,要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安排检查。2016年的一个下午,乔保莉像往常一样正在上班。一位老太太推着老伴过来问路,老爷子一直低着头,不说话,没有任何动作。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她,老爷子不对劲,细心的乔保莉赶紧上去摸了一下老爷子的脉搏,“不好!脉搏停止了!”乔保莉立刻喊来同事一起将老爷子推进科室的临时治疗室,并打电话联系上了医生,为老爷子争取到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作为护士岗位上的一位“老同志”,乔保莉在业务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工作中积极参加科室的科研及创新活动,配合医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ICU里的男护士
和乔保莉不同,叶舟是一名护士岗位上的“新兵”,但是却同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
叶舟,2012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护理专业,目前是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在传统的观念里,男护士的出现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怀着一颗好奇心和对未来的憧憬,高中毕业那年,他选择了护理专业。工作中由于临床更新快,想要很好地适应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正式的护士角色的转变很难,叶舟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据叶舟介绍,实习期间,他们科室有一位食管癌晚期的老年患者,在神经内科做姑息治疗。平时,他负责给老爷子测量生命体征,一切看似都很平稳。有一天,实习老师照常教实习护士做吸痰装置的安装,叶舟学得很快,就准备到病房准备为老爷子安装吸痰装置。而在这时,老爷子说有点恶心,叶舟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大口鲜血就从老爷子嘴里喷射出来,叶舟立刻冲到医生办公室叫来医生。很快病房挤满了医护人员,止血、加压输液、安置休克体位,可是由于出血太快太多,老爷子的心跳很快停了,心肺复苏做了半小时,老爷子还是走了。这是从未经历过的一场生死抢救。从那时起,叶舟在心里就暗暗下了决心,护理工作一定要精益求精。
不管是工作多年的乔保莉,还是工作几年的叶舟,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护士的责任和担当。患者不会记得他们是谁,却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当记者问到对于即将到来护士节有什么愿望或者想要什么礼物时,他们都给了同样的答案——患者的康复就是他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