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桑宏
31年前,年仅21岁的韦发元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回到自己的母校毛坦厂中学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化学老师;30年后,韦发元担任毛坦厂中学学校校长,成为学校管理者,多年的辛勤工作,让他的黑发变成花白。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再到副校长、校长,角色的转变,身份的改变,每进步一个台阶,韦发元体会最大的是肩负的责任不断沉重。可唯一不变的是,韦发元扎根家乡教育事业的初衷。韦发元三十年如一日,执着而痴情地守望着心中的这一片热土,用青春和赤诚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用智慧和汗水将一批批优秀学子送进高等学府,回应了家乡父老乡亲对教育的殷切期盼。
毛坦厂中学位于大别山脚下,群山环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非常落后,交通不便,一批批老师来了,又相继离开了。但韦发元一如既往,默默坚守,这一干就是三十年。从教后,他担任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他经常说,“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学生们看不到班主任就像回到家里看不到父母亲一样,心里空落落的。”他要求学生做到的,总是力争自己先做到。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还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每天检查学生宿舍,他先看看宿舍卫生是否干净,床铺是否整齐,遇到气温变化的时候,他还会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他几乎事事关心。学生生病时,他带去看病。家长感激,学生感动。这些看起来很平常,但这些正是一位班主任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