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微”服务 村组添活力

  陈 胜 王 艳

  近年来,舒城县柏林乡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推广实施“强村固组”工程,确保符合条件的村建立党总支、村民小组成立党支部;探索实行“党员责任岗”活动,党员每月到村组上岗服务;着力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难题,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通过诸多举措开展党建“微”服务,让党员转了作风,给村组添了活力。

  党支部建在村小组

  “这次拆迁的任务如此之重,时间如此之紧,但能顺利提前完成拆迁任务,得益的是村民小组党支部的支持。党员们不仅带头签字,还积极主动做拆迁户思想工作。”说起村小组党支部,柏林乡组织委员汪衍对村组支部大加点赞。

  党支部建在村小组,以“强村固组”,这是柏林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

  “从我多年的基层经验看,城镇化加快发展,社会基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开展‘强村固组’工作,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进一步强化村小组的力量,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柏林乡党委书记施申美说。

  “村民小组是农村最小的组织,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党组织,但也是农村党建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村小组党支部建设就是要激活党的组织的神经末梢,把‘两学一做’向基层延伸。”汪衍说。

  “还拿拆迁来说吧,以前拆迁,干群总是对立的,相互之间很难沟通,现在好了,由村民小组党支部做群众思想工作,有啥说啥,公开透明,拆迁也顺利多了。”柏林乡花城村党组织书记如此说道。

  柏林乡的“强村固组”工程,采取“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在符合条件的村设立党总支或党委、村小组成立党支部,延伸党组织在基层的触角,实现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构建“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干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

  汪衍说,柏林乡共有23个村,50人以上党员的村成立党总支,党总支下设村小组党支部,目前总支以下成立了32个支部,这些支部都成为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党员认领责任岗

  “有困难找党员。”这已成为柏林群众的共识。秦桥村的李大爷,老伴半夜生病,急着打电话给村书记,村书记为其联系120,陪同上医院,直至转危为安。谈及“党员责任岗”,李大爷感受深切。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柏林乡在小组党组织中设立“党员责任岗”,打造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新机制。党员按照按需设岗、自主认岗、定期上岗等方式,开展服务活动。

  目前全乡已有千名党员到村组报到上岗。每名党员按照“1+X”模式,确定5-10户家庭作为联系对象,统一制作“民情联系卡”,公开联系人员、联系电话和服务项目。在运行方式上,突出民情收集、分析、解决、反馈、通报等五个环节,建立健全了自上而下考核和从下往上测评相结合的制度。

  汪衍说,党员责任岗的认领,让党员们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实现了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村组、奉献在岗位”。

  施申美深有感慨地说:“通过责任岗这种方式,让党员经常地与群众面对面,把党员的监督管理权交给村组和群众,形成了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车间党建促发展

  柏林乡是农业大乡,但近年来非公企业发展很快,党建如何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担当一定角色,成为该乡一直在探索的主题之一。

  谭德宏是柏林乡安徽恒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由于有着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他被聘任为该企业的党建指导员,专门负责企业的党建工作。

  该企业的“党建车间”创建工作以“车间党建·6+X”为核心内容。其中,“6”是指6项标准配置,包括:企业荣誉、时政之窗、智慧阅览、最美评选、活动之家和志愿服务;“X”指代“特色创建”,即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展现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项目。

  通过创建“党建车间”,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逐年攀升。公司总经理倪建国说,以前他认为党建工作是虚功,其实一点也不虚,党建工作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大家的精气神,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为强化企业党务建设,推动党务队伍专业化,把党支部真正建在车间,柏林乡鼓励各企业公开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担任党建指导员。此外,该乡安排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或若干个企业,在党建上结对指导。

  该乡乡长梁秀恕说,把支部建在车间,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企落地的有效路径。

 选择年月
<2017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党建“微”服务 村组添活力⊙传承文化诵经典⊙叶集:卷皮车间入乡村⊙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记省劳模朱洪波本报记者 桑 宏⊙今年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2843人⊙我市扎实做好 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 ⊙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裕安站7日发车 ⊙五一放歌 劳动最美⊙中国美院霍山写生创作基地挂牌⊙虎头潭漂流滑索景区正式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