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雪彦)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积极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效初步显现。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普惠性幼儿园473所,其中,公办213所,民办260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5.9%;在园幼儿8782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6.7%。“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把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作为主要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发展和监管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确保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努力办好学前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每年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改扩建、维修维护及聘用人员工资,为幼儿园配备必要的功能室、幼儿图书等,确保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运转。
调整规划布局。统筹考虑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城镇化发展趋势以及“二孩”政策带来的人口增加等因素,督促各县区以县区为单位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的布局,每年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逐步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同时,认定和支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逐年提供他们的比重;出台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社会力量办园的具体措施,提高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完善管理体制。出台《六安市新建住宅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出台已建成小区配套园回收以及补建的相关规定,探索建立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
加强师资保障。将通过转岗、招考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在待遇上给予保障,争取留住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