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姗
4月19日下午,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医生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科室主任潘晓飞,由于为病人做肠镜,潘主任稍稍迟了一些才到办公室,“不好意思,久等了,刚做完肠镜”。一边说着,潘晓飞一边快步走进办公室。“没关系,潘主任好忙啊”!“是挺忙,病人多,今天上午我才做了台大手术”。话语间,潘晓飞的脸上没有忙碌后的倦容,反而是一种兴奋和工作完成后的成就感。
记者了解到,潘晓飞口中的大手术是被称为“结肠癌根治加上肝脏转移癌切除”的手术,潘晓飞说,这名患者的结肠肿瘤已转移到肝脏,如果在以前腹腔镜技术没有普及的时候,患者需要先开腹切除结肠上的肿瘤,经过化疗等治疗后,再次开腹切除转移到肝脏上的肿瘤。两次开腹全麻醉手术,可想而知,对病人造成的伤害有多大。而现在,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不用开腹,一次性可切除两块病灶,恢复快,出血少。更重要的是,这名病人转移到肝脏上的肿瘤,紧贴肝中静脉壁,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肝脏大出血,因此,增加这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结直肠科医生怎么也做肝脏手术呢?这也是潘晓飞主任颇感自豪的地方,他告诉记者,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牵一发动全身,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有时也会担心、害怕,特别是像这样肿瘤已经转移到其他脏器的手术。“为了让自己在手术中更加自信,我觉得必须不断学习,而且是全面学习,不仅学习本专业医学知识,其他学科也要学”,潘晓飞说,近几年,他每年都要到国内顶尖医院进行数10次进修,像这次进行的“结肠癌根治加上肝脏转移癌切除”,就是在他赴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学习后的成果。“只要在临床中遇到新问题,我都要专门去学习攻克,即使并非是结直肠本专业。现在,我每年除了参加各种专业学习交流,还掌握了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血管修补以及肝脏手术技术,技术成熟了,做手术时才更加有底气,了然于胸,我真的感谢医院这个平台。”
据了解,近年来,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将人才兴院、科技兴院落实于实际,启动“百名医护人员外训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得到医护人员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但是,在异乡学习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要抱着下定决心去吃苦的精神才行”,潘晓飞认真地说。在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学习的一个月时间,他都没有吃过午餐,“中午舍不得出手术室,这样的大医院里病例手术很多,就是想多看几台手术,多学一些技术和技巧”。
有人说,外科医生总是风风火火,穿梭于手术的“刀光剑影”中,而在潘晓飞看来,医生要把手术当成艺术来对待。采访中,说起自己做的手术,潘晓飞津津乐道,眼里有光,激动之处,拿出手机把存储的手术照片邀记者一起欣赏,“看,多干净,多漂亮,看旁边的血管神经保护多好”!那神情,俨然一位端详作品的艺术家。
在潘晓飞带领下,市二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为六安市重点学科,是皖西地区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疗、教学及科研的牵头单位。2016年实现了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结直肠外科的业务对接,并成为皖西区域专病中心,皖西地区PPH培训中心,潘晓飞也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委员,科室多人多次到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合肥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