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绿水青山好家园——霍山县依托绿色优势推进绿色发展侧记

  伍凤麟 张金柱

  无论春夏秋冬,只要走进霍山,映入眼帘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道路、田园、农庄、工厂……绿意盎然。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霍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把绿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奋力谱写绿色跨越的新篇章。

  亲山近水的“绿色优势”

  作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园林县城,该县高度重视封山育林、造林绿化,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每年都开展植树造林。如今森林覆盖率高达75.93%,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6万以上,跻身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境内拥有生物6500余种,其中“软黄金”霍山石斛名列“中华九大仙草”、“十大皖药”之首;霍山黄芽、迎驾贡酒、漫水河百合等六个品种入选中国地标保护产品,居全省之首。丰富的毛竹、蚕桑、百合等生态资源,让该县享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31座,高达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佛子岭等3座大型水库碧波万顷,78座中小型水库明珠散落,风光旖旎,是省城合肥的优质“大水缸”。该县还是“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的繁衍地,秋冬季节,白鹤、天鹅等珍稀候鸟在此栖息,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守护青山绿水,该县把“生态立县”作为首要战略,投资近10亿元,实施佛子岭水库群生态环保和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项目、国家园区循环改造项目、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筑牢可持续发展绿色屏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美丽安徽霍山样板,争当全市乃至全省绿色发展排头兵。

  转型升级的“绿色效应”

  思路一变天地宽。传统的“靠山吃山”在霍山发生了质的飞跃。通过保护环境来优化经济增长,霍山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绿色人居、绿色发展之路。

  农业原生态,产业经营出高效。该县根据山区气候条件,发展石斛、茶叶等特色产业,特色农业成效显著。推广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打造高效农业。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盆景”效应,连片开发,统一规划,完善配套,融合乡村旅游、养生度假、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成绩斐然。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8%,农产品加工值115亿元、增长12.9%,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工业绿色化,动力转换提质效。面对“七山一水一分田”,敢于创新的霍山人把目光瞄准工业,及时“调转促”,确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方向,关停涉污企业31家,取缔河道采砂、石料加工场点,先后拒批不合环境准入的项目152个、总投资320亿元。做治污“减法”同时,实施绿色发展“加法”,建立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大别山生态食品两大战新基地,着力培育水饮品及食品酿造、高端装备制造、光源电器、中药现代化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构建工业生态产业链和绿色工业经济体系。2016年,134家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359.4亿元、增加值83.8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53.41亿元,迎驾集团连续5年位居全省民营企业纳税榜首,应流集团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守得绿水青山好家园——霍山县依托绿色优势推进绿色发展侧记⊙贫困户喜领红利⊙六千余名贫困残疾人每人获千元药费补助⊙爱心义工群,搭起爱的暖屋⊙孙云飞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提高各类人才队伍使用效力⊙我市组团参加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今年市本级政府性投资计划完成50.24亿元 ⊙10家驾校当选市第二届“诚信驾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