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漫步遐想

  朱忠礼

  2016年暮春的一天早晨,我在万佛湖畔一家宾馆三楼客房里,面对窗外烟波浩渺的湖面遐想:水有没有灵魂呢?按照物理学的解释,是有的。生物的体液携带电荷,而运动着的电荷产生磁场。自然界中,“体液”最丰沛的是什么?海洋、河流、湖泊,但又有谁曾记录下它的磁场和记忆呢?

  我在乱七八糟地想着这些后,便悄悄地下楼走出宾馆,沿湖边小道走走。千顷湖水端凝不动,水面蒙上一层薄薄的似有若无的水气。湖中的山岛在水气中时隐时现,像一张偌大的风景明片嵌在眼前。没有桨没有舵的摩托艇和旅游船,懒洋洋地漂浮在湖边码头上,正做着在风里雨里浪里行驶的梦,还没有一滴水来滋润它的灵魂。太阳从东方湖边的山头上露出笑脸来了,金色的光辉照到船艇的身上,使它们仿佛与水中的影子孤独地相伴。路边的森林在春风的微吹中轻轻颤动,即使偶然看到一片稍宽阔的旷野,都好像一洼沉淀的翠绿在默默地甜睡。远方湖边的山上,依稀可见的民居建筑,像梦幻一般地在阳光斜射下闪耀。

  走着走着,登上了粘土心墙沙壳大坝。我站在1000多米长、33米高的坝体上,俯视坝下的建坝雕塑群,脑海中突然浮现修水库的热烈场面和省委书记曾希圣视察时的情景。1959年6月2日,曾政委(当时书记亦称政委)一行从岳西石关开会回合肥路过舒城,吃过中饭后在县委小楼二楼客房休息。2点许,省委办公厅余淑主任(曾政委爱人)先起床了,县委书记史元生向她要求曾政委到龙河口工地看看。曾政委起床后,余主任对他说:“县里同志想请你到龙河口去看看,那里离县城只有20几公里。我们就去看看好吗?”曾政委听后,尽管天气炎热、骄阳似火,还是欣然同意,立即驱车前往。一到工地,曾政委目睹50000多人的大工地和1200多头耕牛拉车运土的场景,十分赞赏,当即题词:“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顷;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还批拨解放牌汽车1辆,平板车1000辆。在曾政委视察的鼓舞下,全县干群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1960年2月前东、西大坝终于合拢,一座蓄水7亿立方米、灌溉舒城、庐江、六安3县130多万亩农田的龙河口水库正式建成,并列为皖西五大水库之一。

  我自始至终参与龙河口水库工程建设,深知舒城修龙河口水库全县人民付出的代价和作出的无私奉献。水库淹没区有50多平方公里,有3个建制镇需整体搬迁,淹没土地近10万亩,有8万多人要移民。按照工程进度要求,从1958年10月开始,到阴历年底3个多月时间,人和房屋要全部迁出。政府虽号召搬迁户托亲求友,在全县劳动力奇缺的情况下,又能找到多少亲友帮助呢?

  我二哥朱忠秉,是1949年舒城解放不久从县城到中梅河镇栗家做上门女婿的。住的是二嫂先祖传下的房屋,在镇的中街,座东朝西两层两间小瓦门面房,后面还有一进一厢小瓦平房。3个月就要搬走,对没有干过重体力劳动有文化的街上人来说,真是困难重重。况且,还要照顾一个不到7周岁的女儿。在搬迁中,他俩无论是下雨下雪,都起早摸黑地向十几里远的丁家井(后改名为新梅镇)扛木料、挑砖瓦,到中梅河淹没时,才拆了两间房子。由于拆时部分桁条、梁柱榫头受损,小瓦破碎较多,到丁家井只盖了一间半比原房小得多的矮屋。在他们最后一次离家的那天,我去帮忙半日。二哥挑着两个箩筐,一头是锅碗瓢勺等杂物,一头是食粮和油盐;二嫂牵着我可爱的侄女红欣,肩上横挎着扎花布包袱;我用毛竹扁担替他们挑几床棉被和垫被絮。二哥二嫂从离开没有拆的门面房起,直到出古镇闸门很远的地方,总是走走回头看看,看看又扭头走走。没流眼泪,没有怨言,默默无声,非常平静。平静得使我不便吭声、不好理解、十分震惊。时值隆冬,天气阴晦,苍黄的天底下,萧索的古镇渐渐离远,它与二哥二嫂或许再也无法相见!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回想二哥到中梅河以后,我去过两次,住过几日。他带我跑遍了古镇的每个角落,看了他觉得好看的风景。我看后的总体印象是:历史悠久,山青水秀,四通八达,是宜做生意买卖和人居的好地方。在清代设置了晓天司,有第二县城之称,有“晓天街,乌沙县,中梅河金銮殿”之说。抗日战争时期,是县政府所在地。有南北主街,东西小街,还有草市、河北街巷。主街全是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徽式建筑。沿河有1500多米长、10多米高花岗岩条石砌的护城墙,两端建有坚固的碉堡。共有四道闸门,北闸门上书有“智水仁山”,笔力苍劲;小闸门上写有“漱石枕流”,更显风雅。中街有“城隍庙”,南门外有“万年台”,台上有“关帝庙”、“龙王庙”,信奉者到此拜佛求仙,常年香火不断,香烟缭绕。镇西南有座小花园,园内有翠竹青松,假山盆景,四季花卉,鸟唱虫鸣。古镇交通便捷,商贸繁荣;车辆行人,络绎不绝;乌船木排,水上穿梭;是舒城西南山区商品集散地。尤其是青山绿水、宽阔河面、金色沙滩、渔歌唱晚、独板长桥、古镇炊烟,像一幅山水名画刻进我的脑海里。

  我或许是与中梅河古镇有缘,时隔34年又见到了它的身影。1992年夏秋干旱,水库蓄水先后灌溉了灌区的农田,只剩下了3000万立方米死库容。为抢救灌区单双晚稻,县里集中200多台套抽水机到水库抽水。装机前县水利局长陪我到水面考察安机最佳位置。那天风平浪静,我们坐渔场的小木船向库中行驶。在离双龙岛不远的地方,船夫对我们说,水下就是原来的中梅河,如今水浅向水下看还能看到老梅河的模样。我叫他减速趟桨,让我们向幽深碧水看看。原来古镇部分永久性建筑物还在,北门台阶、护城碉堡尚清晰可见;一条由北向南4米多宽的大街,在两边残存的徽派马头墙中,似一条巨蟒在湖面微浪的掩映下缓缓蠕动;镇西边还有一高墩,墩上有房屋遗址,船夫说那是万年台和台上的“关帝庙”、“龙王庙”。我细看默想:建镇的先辈当时可能会聚所有力量和精粹发动这一伟大壮举,但他们不可能想到今后的凋零。可历史就是历史,人生就是由营造到凋零,再由更新的营造到更新的凋零。地面上的东西远没有埋在地下长久,古镇如果不是沉没湖底,或许早已改造更新,连几年不见它的祖居老人,回镇时也往往迷失途径。

  弹指一挥间,近60年了,一个甲子。当年牵着父母离家的稚子已成耄耋老人,当年老人已化为泥尘。二哥二嫂已先后去世,侄女红欣也成为三代以上的人。谁还想到这湖下的古镇还有不少遗址,还存留着居民祖先的一些恒产,甚至在它的地下还埋了价值连城的文物呢?如今,龙河口水库的名字已更名为万佛湖,并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区,景区面积达135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湖岸线205公里,库容9.03亿立方米,属国家Ⅱ类水质,湖中大小岛屿66座,是防洪、灌溉、旅游、发电、养殖多功能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我们让古镇安静地盘根在湖底吧,让它那美丽的名字在人间永存吧。在幽深的影子间或许会突然闪出光亮,闪出曾经的影像和声响。让一切留给时光吧。隔开足够的光阴,我们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才知道什么值得回望,什么从来不曾被我们遗忘。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湖边漫步遐想⊙青松·福年来为六安百公里毅行加油⊙图片新闻⊙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