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 挪穷窝——金寨县白塔畈镇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王继强 本报记者 张世巧

  “去年底以来,镇里的帮扶干部就多次来到我家,鼓励我把闲散的山场都利用起来种植油茶,买家由他来联系。”金寨县白塔畈桥店村贫困户陈前军说道,朴实脸颊上绽放出的笑容表达着他对今年如期脱贫的信心。不久前他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签订了农产品销售协议。

  面对产业薄弱问题,本着因户制宜原则,该镇鼓励贫困户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家庭式小规模特色种养业。目前,在政策的引导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该镇已有699户贫困户发展起了油茶、茶叶、板栗、瓜蒌、黑毛猪、甲鱼等特色产业。产业扶贫在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的同时,更提升了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参与感。同时,该镇运用“企业+贫困户”的新模式,以光伏产业园,农业示范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发挥企业、能人大户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参与土地流转、推荐务工的形式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发展产业“拔穷根”,易地搬迁“挪穷窝”。该镇分管副镇长李秀娟介绍说,2016年,白塔畈镇建设11个中心村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27户428人。该镇还专门拿出资金用于奖励提前搬迁入住的贫困户,一系列帮扶措施的落地为贫困群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白墙配红瓦,绿水绕人家,春天里的白塔畈镇凉井中心村油菜花盛放,桃花添香。新年之后,贫困户饶正明被安排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负责新村庄的环境卫生,这让他每月有了1000元的经济收入。去年,他家的旧房子被鉴定为D类危房,列入全镇首批易地搬迁贫困户名单中,并顺利完成搬迁。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能够住上这样的房子,厨房卫生间都是齐的,前后还有院子。我老伴有慢性病,以前要走很远才有旱厕,现在非常方便。”说起这些饶正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比以前的日子,现在的他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很有奔头。

  饶正明的幸福生活是白塔畈镇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围绕着“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可致富”的工作目标,白塔畈镇始终严把“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镇审核、县认定”的评定程序,紧抓“人均25平方米”红线不放松。每位申请户只需先交适量预付款,通过程序后,就能够在规划的中心村庄集中建房,再由政府将原有宅基地腾退复垦。白塔畈镇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易地扶贫搬迁两项工作的协同推进,为贫困户搬迁带来了多项收益。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深化“放管服” 企业添活力——市国税部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助力供给侧⊙大地增绿户增收⊙拔穷根 挪穷窝——金寨县白塔畈镇精准扶贫工作纪实⊙1亿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5.5%⊙我国将连续开启两轮“地条钢”督查⊙⊙打破汽车销售垄断经营,车价能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