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 本报记者 储 勇 文/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春节过后,向来是人才流动、劳动者求职的高峰期,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传统旺季。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今年的节后用工市场,有哪些新变化、新趋势?
4月5日,《六安市2017年第一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出炉。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很旺,需求人数为40423人,求职人数为31156人,求人倍率为1.3,市场供求总量和供求关系保持稳定。同时,报告总结了当前我市用工市场上一些折射我市经济发展转型“身影”的新变化,值得关注。
新变化一:
企业员工返岗率高,凸显用工环境改善
【数据】春节后,从我市部分企业员工返岗调查情况来看,节后企业员工返岗情况较好,平均返岗率为94%,其中,大型企业的平均返岗率为98.5%,中小型企业的平均返岗率为94.3%。与此同时,从我市监测企业招用工情况来看,企业实际招工成功率达50.7%,较上季度的42.6%上升了8.1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招工情况良好。
【报告解读】企业员工节后返岗率高,与近年来企业注重改善用工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密切相关。以六安开发区为例,今年一季度,园区并未出现往年的企业大规模、大批量“招工难”现象,员工队伍稳定性明显提高,像星瑞齿轮、博微长安等企业到岗人数甚至达到100%。同时,企业招工成功率上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用工环境以及相应的交通、生活服务等配套在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与部分企业积极采取措施,例如提供“老带新”福利等,吸引了更多求职者前往企业求职就业。
新变化二:
中小微企业工作机会多,印证创业带动就业成效
【数据】一季度,从企业类型来看,有限责任公司需求人数17422人,占比44.91%,环比增加13050人,同时,个体经营、私营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也较为明显,二者需求分别为3517人、6095人,环比增加1685人和3638人,需求比重分别达到9.07%和15.71%。
【报告解读】中小微企业需求人数的增加,显示其在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中更加活跃,吸纳劳动者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市“双创”工作的不断推进,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办法、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的出台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就业培训和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的开展,我市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初见成效,中小微企业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生力军。
新变化三:
三产需求继续增加,支撑就业的地位更加稳固
【数据】一季度,从产业需求人数看,第二产业需求人数19853人,重新回到用工需求榜首位置,且需求比重达到49.11%,占总需求的近一半。虽然第三产业再度“屈居”第二,但需求环比增长仍然较为明显,需求16807人,环比增加达10380人,占比41.58%。而分行业来看,与2016年第四季度相比,各行业整体需求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较多的除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外,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需求增加也较多。
【报告解读】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对经济产生的推力正在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正在显现。去年我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9%,高于二产7.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6.2%提高至37.4%,全市经济正在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变为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因此,一季度我市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用工继续增加,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我市带动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拉动就业的重要载体。报告同时指出,第二、三产业的用人需求的上下起伏,也说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由统计数据来看,与制造业等传统重点行业的用工需求相比,部分新兴行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用人需求增长仍显得缓慢。
新变化四:
农民工偏爱家乡就业,本地就业环境稳步趋好
【数据】一季度,从求职人员类型看,本市农村人员、其他失业人员、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和省外人员求职人数环比、同比均增加。增加最为明显的是本市农村人员。上季度进入市场求职的本市农村人员13805人,同比增加4360人,环比增加10242人,占比达到44.31%,几乎是求职者总数的一半。
【报告解读】越来越多农村居民愿意了解并选择就地就近就业,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我市近年来加大就近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以及每年在春节期间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活动,为农村劳动力量身打造招聘岗位,极大激发了本地劳动者就近就业的热情;另一方面是我市就业大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福利待遇的逐步提升,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就地就近就业。因而许多外出返乡的农村劳动力利用春节期间企业用工需求加大的契机,纷纷将目光转向本地,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这种求职人员“一边倒”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