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招展处 脱贫提速度——金安区党员和党组织主动作为开创“立体扶贫”新模式
本报记者 刘扬
4月8日,阴雨绵绵,共产党员王飞坐在金安脆桃交易中心一间活动板房内认真翻看《果树病虫害管控100例》。桃花已谢,桃园最后一次病虫管控即将进行,阴雨一停歇,他就要进桃园指导桃农施药。金安区组织部副部长、区扶贫办主任李正发说,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区党员骨干和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积极打造“党建+”品牌,开创“立体扶贫”的新模式。
依靠党员骨干 发挥带动作用
张店镇现有桃园8000余亩,12个脆桃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党员领头兴办占5成以上,他们的示范和带头,探索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的好路子。
位于六毛路边的金安脆桃交易中心是由当地3位共产党员联合创办,他们为张店镇桃产业快速发展可谓呕尽心血。桃农徐先宏有句口头禅:党员种什么,我就种什么。徐先宏10多年前胃切除,几乎失去劳动能力,为治病,几乎家徒四壁。2013年,王飞、陈健、刘大成3名党员从经济上帮助徐先宏摆脱困境,效果不甚理想。“帮扶先帮智。”王飞说。2014年,王飞在改造桃品种时,免费给徐先宏家送去几千棵“光战1号”桃苗,在荒山开辟十几亩桃园,并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剪修枝芽、施肥喷药,去年徐先宏家的脆桃净收入上万元,一举摘掉贫困的帽子。学了3年,徐先宏也快速成长为桃园管理的“土专家”,他一有空闲便钻进桃园,将从党员王飞那里学的技术传授给乡邻们。
张店镇党委书记邓德军说,该镇从一开始帮助贫困户制订脱贫计划、树立脱贫信心的“扶志”,到加大对贫困户金安脆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力度的“扶智”,再到打造基层党建+产业脱贫+党员帮扶的新扶贫体制的“扶制”,形成了“扶志、扶智、扶制”的立体扶贫模式,为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的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6年底,金安区建档立卡68个贫困村,未脱贫人口39249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该区结合发展实际,制订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通过抓基础、抓带动、抓产业,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