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去年,全市送戏进万村活动惠民演出2056场,到农村放映电影23046场。”市文广新局的同志介绍,在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157家公共文化设施免费错时开放的同时,六安努力把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送到老区群众家门口。针对基层群众对精品图书的旺盛需求,六安市在精心组织农家书屋书籍更新的同时,全面进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2015年6月起,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的县乡两级图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网络,形成全覆盖、均等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
“白兰花含笑假山旁,茉莉花吐蕊树丛藏……”在霍邱县洪集镇会馆回民村农民文化乐园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皖西庐剧传承人白树龙的一曲《莫愁女》选段,让十里八乡的观众连呼过瘾。“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文艺表演,这要感谢文化惠民的好政策。”会馆村村民窦卫贤感叹,农民文化乐园月月都有“大戏”可看,不仅有市里的演员,还有省里的艺术家,现在的生活真的丰富多彩了。
办文化,文化阳光更灿烂
“让你看看我们村里办的春晚怎么样?”在裕安区苏埠镇南楼村宽广整洁的文化广场上,村支书张家亮介绍起群众文化活动,洋溢着自豪感。这个村的农民文化乐园不仅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电影、月月有演出,而且连续三年自办春节晚会,群众积极踊跃参与其中。
鲜艳的服饰、欢快的音乐、喜庆的现场,看着广场大屏幕上南楼村春晚的视频,裕安区文广新局局长臧启炳告诉记者,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光靠送还远远不够,必须组织发动基层因地制宜办文化。这个开场节目,演员都是村幼儿园的孩子,表演舞蹈的都是平时跳广场舞的妇女。介绍着一个个节目,张家亮说出自己办文化的心得:“这样的文化活动接地气,台上台下都高兴,特别受欢迎。”
群众办文化,最需要的是专业辅导和支持。六安各级文化部门组织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化能人、文化热心人,进村结对,帮助基层开展文化活动。大别山中,各种群众自办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仅今年春节就有南楼春晚、南岳庙春晚、南溪春晚等,丰富着老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阳光,正普照在大别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