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
老一辈革命家注重家教家风,垂范后人,他们的家国情怀更激励人心。
毛泽东用权有“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自然灾害时期,正在上大学的女儿李讷经常饿肚子,毛泽东的卫士长就悄悄送去一包饼干。毛泽东知道后,严厉责问。卫士长辩解说:别的家长也给孩子送东西。毛泽东拍了桌子:“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志愿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有很多人建议毛泽东不要同意毛岸英赴朝作战时,毛主席非常坚定地说:“我毛泽东的儿子不去,谁去?”这就是毛泽东的家教家风!
朱德一生清廉,公私分明,从不允许公车私用,如果家人使用办公电话办私事,严格依据通话记录单自己掏钱付费。当年家里建立了一个小账本,每一笔开支都记得很清楚。他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情回忆自己的母亲:“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立德树人,勤俭持家,成为朱老总身体力行、倡导传承的家风。
习仲勋良好家风带给子女巨大正能量,给人深刻印象。2001年10月15日,家人为习仲勋在深圳举办88岁寿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公务繁忙,未能赶赴深圳,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在这封祝寿信中,他总结出了“五学”:一学父亲做人,学其为人坦诚、忠厚、不整人、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生坚持;二学父亲做事,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从不居功,从不张扬;三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毕其一生,心怀革命事业;四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以对国家、人民和亲人的爱为动力,默默耕耘。五学父亲的简朴生活,勤俭持家。字里行间表达了将父亲的好作风、好家风世代相传,倾力倾心投身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