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家风熏陶后代的典范——于侠将军的家风建设故事

  李业坤

  于侠原名李顺堂,金寨县人。1915年出生。1964年晋升少将,是我国海军事业建设的开拓者。于侠将军一生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严于律己,成为用红色家风感染熏陶后代的典范。

  责任:“用军队的光荣传统来教育,用军队的纪律来约束,用军队的使命来培养”

  作为海军事业建设的开拓者之一,于侠将军晚年常常激励年轻的海军战士,期望都能够在解放军的大熔炉里得到锤炼,成为对国家有用人才。

  1983年,68岁的于侠离休命令下来了。这意味着,他从1927年以来的56年革命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于侠将军从领导岗位下来了,但还是一直坚持学习、读书、看文件,极为关注新时期部队存在的知识断层、历史教育的缺乏的问题,军队精神及光荣传统的传承与发扬问题。于侠和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共和国的创立者们一样太懂得军队建设等方方面面综合要素的重要性,太了解世界格局中的“讹诈”和“威胁”的含义!

  将军经常说,由于改革开放,许多地方上的行为、理念也带到了部队,和平年代的“兵”能否担当保卫祖国的大任,成为真正的钢铁长城,是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和充实的,用军队的光荣传统来教育,用军队的纪律来约束,用军队的使命来培养责任感。所以,将军经常给家里儿孙们和年轻军人们讲这样道理,“只有我们国防的强大,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但是只有军队,没有精兵,那又何谈强大?!”“军队、军人就得有铁的纪律、博大的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

  干到前头:“咱们是老红军、老将军的后代,脏活、累活咱都得站出来”

  于侠将军的孙女李芸曾经写道:“爷爷是个老红军,奶奶也是当过军人的。在他们的教导下,我的爸爸、姑姑都参加了解放军,全家都是军人。”她1997年高中毕业后就去北海舰队当兵。

  孙女李芸经常听父母说,爷爷奶奶特别支持她当兵:“如果不能当兵锻炼,会后悔一辈子。”在于侠过生日的时候,她回家给爷爷敬了个军礼,于侠特别高兴。拉着她坐在沙发上,问起新兵连的生活、训练等情况。突然,将军指着孙女脸上的冻疮,问是怎么回事。本来孙女不想讲这冻疮的事,怕家里人担心。但既然将军爷爷问起,她只好“坦白”。

  新兵连的这些女兵们,在家多是娇生惯养,没干过什么体力活儿,一到搞卫生啥的,又怕干,又不会干。天气特别冷,下了一场大雪,雪很厚,就组织扫雪,可是没有几个人出来。最后,干着干着,只剩下她一个人坚持到最后了。在到新兵连之前,李芸爸爸就嘱咐:“咱们是老红军、老将军的后代,脏活、累活咱都得站出来,干到前头!”由于天气寒冷,她脸上竟冻出冻疮来。

  将军听着,仔细地看着孙女的脸,轻轻地抚摸着,暗暗心疼着,但眼光里更多的是赞许。于侠还逗着孙女说,“要说奖励嘛,吃个糖吧。”这就是有名的吃糖奖励的故事。

  铭记:“日子好了,精神不能丢;时代变了,传统不能变”

  于侠将军一辈子难以忘怀的有“三顿饭”。

  第一顿饭是他进新疆后,1950年,在乌鲁木齐陶峙岳将军请他吃新疆风味的“炒面”,这在新疆是再普通不过了。但参加革命20多年来从来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长征吃过野菜中过毒,到延安南瓜、小米就很满足了。所以吃到“炒面”,他就有享口福之感了。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孙云飞在市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上强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揽各项工作⊙孙云飞会见六安籍在深圳创业成功人士⊙孙云飞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用红色家风熏陶后代的典范——于侠将军的家风建设故事⊙农光互补 农民受益⊙淠畔明珠巧拾金——霍邱彭塔乡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我市严格规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