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武 张应龙 本报记者 徐有亭
日前,记者一行在霍邱县乌龙镇采访,耳闻目睹了这样一件新鲜事。“张婶快回来呀,你家来客了,还提着个大大礼盒。是你什么亲戚呀,村书记带着来的呢。”正在打毛衣的邻居小余见来人进张婶家门就立即喊正在菜园忙活的张婶。张婶自言自语地说,这是谁呢?我家没有这样体面的客呀,还带礼物看我?心中疑惑但嘴里还是爽快答应:“好嘞,这就回去。”
客人见家中无人就朝应声的张婶走去,村支部书记潘学生迈前一步向张婶介绍道:“这位(指提盒子的)是我们镇养鸡状元尹勇尹老板,为了让你家今年能够脱贫,没有别的支持,今天专程为你送鸡苗来了,今天暂时先带来200个鸡仔,还送给你一袋饲料。希望你照着他说的去做,把养殖业搞起来,争取今年能脱贫致富,甩掉穷帽子。”“大婶,我叫尹勇,住陡岗街道,今天送点鸡苗不成敬意,今后养殖业有什么困难只管找我,这是我的电话。这些小鸡你只管喂着,我会定期到家看望二老的。”接过书记话茬,尹老板热情递过名片,拉住张婶的手攀谈起来。
张婶,住乌龙镇铜佛村上圩组,老伴刘其金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都是年逾七旬之人,2016年被镇村确定为精准帮扶对象,十年前,儿子英年早逝,儿媳改嫁他乡,唯一一个孙子既是老两口的希望,又是二老沉重的负担。丧子之痛让二老一夜间老了许多,本来身体一直都不大好,为了养大孙子,他俩咬紧牙关度穷日,责任田活干不动就靠吃点“田租”度日,孙子上大学供不起就依靠托亲告友及申请助学金维持。拼光了家底不说,还落了一屁股债。虽说有政府低保,但穷的苦滋味还是压得二老喘不过气来。如今被精准帮扶,想过好日子的机会来了,张婶与老伴愁眉舒展了,商量着今年逮几十只小鸡,喂几十只小鸭赚点钱。开春了用仅有几只老母鸡生的蛋换点钱,买几条小笼网捉泥鳅、黄蟮、小虾,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攒点钱,看看日子会不会一天天好起来。
今天,张婶意外迎来“贵客”,送上“及时雨”,喜得二老忙擦桌子,抹板凳,倒开水,嘴里一个劲地说:“请坐,请坐。”围拢过来的村民都一个劲夸尹老板是个有心人、好心人,夸镇村扶贫扶对了人,扶到了点上,帮到了根上。张婶喜出望外地说:“今年尽交好运,处处遇贵人。想啥来啥,今年和老伴好好干争取脱掉贫,不辜负政府希望,不辜负好心人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