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做粑粑 蒿香致富路

  丁文新 本报记者 张世巧

  这几天,陈巍、胡国奇小两口忙得不可开交,喜欢吃蒿子粑粑的客户在微信上催得紧。大部分都是老客户,怎能怠慢呢?

  陈巍生于黑龙江,妻子胡国奇家在舒城县山七镇,自从2013年小两口在晓天镇方冲村安营扎寨以来,不论是养鸡场的经营,还是淘宝店的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一帆风顺。城里人对农村土鸡、香猪肉、蔬菜、葛根粉、豆腐等原汁原味、纯天然的土特产品情有独钟,再加上他俩对产品质量的讲究,以及信誉度的提高,客户越来越多,仅固定的老客户就达200多位。

  又是一年春来到,传统习俗使然,蒿子粑粑开始吃香。陈巍、胡国奇早就做好了准备,年初,委托方冲村几位农户养了三四头猪,宰杀后全部腌制,并晒足了阳光。春节,小两口也没回家,联系附近的农户商谈预约采摘蒿子,加工米粉,招聘员工。并添置了烤箱、真空包装机等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早早准备好做蒿子粑粑了。现在每天加工1000多个,估计不会少于去年的2万个左右,能收入3、4万块钱。“这些客户涉及上海、江苏、杭州,还有北京、广东等地,大部分都是身在异乡的安徽人,以及在外打工的,是家乡情结让蒿子粑粑供不应求。”陈巍说,有的客户一次就订近百个,不仅仅在春季,在下半年,还有春节期间也有不少需求。

  生于舒城在上海工作的张教授与陈巍打交道最早,每年都早早下单,不光自己家人品尝,还带给身边的同事们分享。“小伙子做的蒿子粑粑货真价实,咸肉味道正,蒿子量足,烤制火候到位,的确不错。”在微信上,张教授不止一次为陈巍的蒿子粑粑点赞。

  “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包粽子,加工年糕,扩大土特产品的种类,满足越来越多客户朋友的需要。”陈巍、胡国奇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选择年月
<2017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巧手做粑粑 蒿香致富路⊙是否还款起纷争银行监控来作证⊙勿让“伪养生”误导消费者⊙张婶家迎来“贵客”⊙图片新闻⊙销售单一模式将成历史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将出台⊙“五毛食品”泛滥农村校园家长维权意识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