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厚
年过五旬的叶集区姚李镇大顾店村民潘坤球,时年20多岁的他,高中毕业后,喜爱收藏古今中外古书名著,至今,潘坤球已收藏中外名著3000余本,成了姚李镇乃至叶集区小有名气的书籍收藏爱好者。同时,他在收集书籍的过程中,也为他的生存与发展,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当人们走进“坤球书屋”后,看到各种古今中外的书籍,琳琅满目摆满了书架,有精装本、有线装本、有乾隆时期的《唐诗三百首》、有《王右军草决》、《弟子规》刻本等,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等,他收藏中外名著应有尽有。书屋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飘逸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潘坤球高中毕业后,被挤下了高考的独木桥。然而,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由于潘坤球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喜爱收藏各类图书,但凡他读过的课本,都一直保存完好。有了收藏书籍的好习惯。28岁那年,潘坤球把他精心收藏的书籍专柜保管后,远去上海、江浙一带闯荡,凭着高中毕业所学的一些文化功底,在浙江找到了赖以生存的一份工作。闲暇时间,潘坤球就到地摊淘书,寻觅一些自己喜爱的书籍。那时候,他工资不高,一个月也仅仅1500多元。在旧书收藏市场,潘坤球专挑那些陈旧的图书购买。一次,他在废旧书摊里,找到了一本乾隆时期的《唐诗三百首》,他咬着牙把书买了下来,花了一千多元将近一个月的工资,虽然当时经济拮据,但他如获至宝地把那本书搂在怀里,心里有了极大的满足与成功感。
在外务工多年,潘坤球一边工作,一边利用闲余时间,逛废旧书籍销售市场,积累了千余本中外古书名著。年过五旬后,他带着收藏的“宝贝”和多年的积蓄,满心欢喜地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回到家乡后,潘坤球一直在整理他的书屋,把他多年来收集的各个时期的书籍,分年代归类存放在书架上。在书架上,有解放初期的《农民文化课本》、《农民哲学常识》等。民国时期的《文心雕龙》、民国三年的《唐诗三百首》。此外,在做生意空闲时间,他仍深入民间收集了《历史资料图集》。图集从1937年7月至1951年6月年,战地黑白图片。一本本书籍,一幅幅图片,真实地记载了历史的原本,是难得的历史资料。
潘坤球认为,书籍是人类的财富,黄金有价,书无价。知识能改变人的一生,但是金钱往往是过眼烟云。数年来,他的坚持,他的执着,诠释了他的坚定信念。潘坤球茶余饭后,拿起书本爱不释手,边读书,边写感受。他先后写下来散文《母亲八十岁》、《母亲的眼泪》及诗歌《吉文水、你的河》和散文诗《庸人自乐》等多篇文章,不仅在乡镇刊物《漫流河杂志》刊登,而且还通过网络发送到本省和外省有关文学刊物。
潘坤球的“坤球书屋”深藏着常人罕见的“宝贝”,三千余册中外书籍,背后隐藏着他艰辛付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书名著博大精深,她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一朵璀璨的奇葩,永远绽放在有志者心坎上。愿潘坤球在书籍收藏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不遗余力地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