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
小时候最喜欢看反特故事片,所以对影片中的事件和人物印象最深,印质明是我羡慕的公安侦察员。
上小学5年级的一天,我从海报上看晚上放映反特故事片《铁道卫士》后,心里直庠庠,那时大人不给钱,把门进不去,就想个办法,放学后跑到住在霍邱文庙的王妈家,以做作业熬到天黑,混进人群中看露天电影。印质明在《铁道卫士》中扮演的铁路公安,让我敬佩好一阵子,尤其他在火车上和特务搏斗,忍痛拆卸定时炸弹的惊险场面,让人紧张心悬,憋气捏汗。尔后的《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戴手铐的旅客》我都先后看过他的表演,特别是1980年,由于洋自导自演的惊险反特影片《戴手铐的旅客》里,印质明第五次出演公安角色——于洋扮演的刘杰生死与共的忠实战友魏子恒。这部反特影片,深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视线,而一曲优美抒情的“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更是把于洋和印质明扮演的两位老公安战士的赤子情怀渲染得淋漓尽致。
印质明半个世纪以来,演过20多部影片,塑造的人物多为儒雅的“侦察员”,这种儒雅的气质归功于印质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自己作为演员的要求是“表现世界、演绎人生”。作为演员除去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广阔的视野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甚至博古通今、中外皆知。所谓“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这几个字用在一个创作者的演员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演员不太注重主角和配角之分,更不会因为不是主角,或是剧本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撂挑子。“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句话铭记在每个演员心中。作为演员,印质明也演过军人、工人、叛徒、还乡团头目。如《自有后来人》中的叛徒王连举、《英雄司机》中的金站长、《山乡风云》中的斩尾蛇。可能观众不太注意这些小角色,在《平原游击队》影片中,李向阳为端掉炮楼,让松井撤兵,派人乔装做饭混进据点,那个因小利放下吊桥的伪军就是印质明扮演的,就两句台词,也上不了演员表,可他认真去演,这与当今耍大牌、索高薪的演员相比,老艺术家们的戏德和人品够他们赶学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