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有望年底业务化试运行

  新华社上海3月15日电(记者 刘诗平)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南中国海区域工作组第6次会议日前在上海举行,会议就数据共享、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业务化运行和区域海啸预警培训等形成重要决议,我国国家海洋局承建的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有望在2017年底开展业务化试运行。

  此次会上,南海周边各成员国同意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建立南中国海区域地震海啸核心观测网,用于支撑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建设。与会各国现场制定了各国可用于数据共享的地震和水位台站名录,用于指导今后该区域数据共享工作。同时,会议决定由我国建立南中国海区域地震水位数据共享平台,为各成员国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国在推动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业务能力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建议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7次成员国大会批准同意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于2017年底开始业务化试验运行。”参加了此次会议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于福江说,会议同时建议尽快完善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组织架构和标准业务流程,以及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西北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业务协调联动机制,为该中心业务运行奠定基础。

  据介绍,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海啸灾害发生在太平洋。目前,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与日本西北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承担着该区域的海啸预警职责,在整个泛太区域海啸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于福江说,承担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的职责,是我国推动周边海洋合作,履行国际职责和业务,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举措。为此,过去3年间,国家海洋局联合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所属相关单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合作框架下,在地震水位监测业务能力、国际协调磋商、预警流程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扎实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与世界上其他地震海啸政府间协调机制相比,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还面临着数据共享力度欠缺、实时地震和水位观测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未来我国还须联合各成员国在观测数据开放共享、区域协调机制巩固发展、实时观测预警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做出努力。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秘书处、南海周边成员国,以及美国国家气象局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和日本气象厅西北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选择年月
<2017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闭幕⊙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有望年底业务化试运行⊙专项执法检查为农民工追讨欠薪超140亿元⊙中企在菲签署17亿美元采购合同⊙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