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3月11日电(记者 鲍晓菁)圆脑袋、大眼睛,戴着光圈的耳朵,能娴熟回答患者的询问,还能用胸前的显示屏展示地图等其他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护士“晓曼”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导诊台“上岗”两个多月来,吸引了众多“粉丝”。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护士长何蕾介绍,该院和科大讯飞合作开发了这款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导诊机器人“晓曼”,其“脑袋”里存储着医院所有科室的位置、门诊大楼地图、219个常见病和症状对应的科室信息、51个常见的问询知识。“上岗”两个多月来,“晓曼”已经可以回答绝大部分患者的提问,完全胜任导诊护士的工作。
导诊台的值班护士告诉记者,她们对于这名新“同事”十分欢迎。正常情况下一名护士从早上七点上到中午12点要回答上千名患者的提问,患者常常把导诊台围满,护士有时想喝口水、上个厕所都没有空闲。而“晓曼”来了以后不仅分担了护士们的工作,而且特别“有耐心”,可以不厌其烦地回答患者的反复提问,还可以用画面显示让患者一目了然。
“现在‘晓曼’对一些方言口音比较重的患者提问还有些困难,但是她非常‘聪明’,讯飞的工程师也一直陪着她,给她增加方言语料库,所以现在她回答问题越来越娴熟了。”何蕾说。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副总经理鹿晓亮介绍,“晓曼”的硬件成本不到十万元,但是软件系统和后期的人工维护成本比较高,未来如果能够大范围应用,成本就会降下来,人们可能在更多的医院见到“晓曼”的“姐妹们”。
作为第一家“吃螃蟹”的医院,除了“晓曼”这位导诊助手,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引入了输液智能管控系统、病房看护机器人阿尔法蛋、健康教育机器人、智能语音病历系统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助手”。
“现在我们每名护士都配有一个个人掌上终端,输液智能管控助手会在输液快结束时就提醒护士换水;阿尔法蛋正在产科病房陪伴着孕产妇,可以替代护士随时回答她们关于孕产和育儿方面的问题;而智能语音病历系统帮助我们在急救等情况下同时录入病历。这些智能‘助手’让我们临床护士工作更方便、更轻松,也让患者感受到更加优质、舒适的护理工作。”何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