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经送宝”助脱贫——裕安区青山乡技术培训助力产业脱贫见闻
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李立胜
“精准扶贫,你们选择这个项目就很好,这个地方养羊合适,而且市场供不应求,还有就是原料,附近就有花生基地,花生秸秆就是很好的饲料。推广花生+肉羊联合,叫种养集中结合模式。”2月25日,在裕安区青山乡八字岗村旻姚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应邀而来的省农科院畜牧专家夏伦志对该专业合作社利用花生秸秆养羊的做法称赞不已,也不时就当地发展肉羊养殖产业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
为满足贫困户在脱贫致富中对技术的需求,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力促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年初以来,青山乡想方法、谋实效,把省、市、区专家邀请到田间地头,为贫困户传技术、送经验、讲要领,指导群众掌握种植业、养殖业相关技术,发展脱贫产业,帮助群众在脱贫过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旻姚生态种养殖合作社是青山乡八字岗村的4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之一,目前有7个贫困户家庭的劳动力一边在养殖场务工,一边学习养羊技术,为自家今后的产业发展积累经验。在实地察看了合作社里的羊舍、饲料加工和青贮饲料车间后,夏伦志说:“这个发展模式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是个很好的借鉴和示范。因为这个地方是江淮丘陵地带,总的来说粮食产量不算高,所以作为饲料用粮是有限的,但发展的是草食畜禽,肉羊生产这个方向定位是准确的。”
充分肯定发展模式和定位的同时,专家也指出,要进一步做好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的衔接,大量种植麦子和水稻的话,秸秆作为养羊饲料资源相对营养价值偏低,可以发展花生油料作物,来替代油菜生产,也可以发展甜玉米、新式玉米,收获玉米,剩下的秸秆可以生产青贮饲料来喂羊,这样秸秆不会焚烧,同时也能解决养羊青贮饲料供应的问题,养殖户得到增收,是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专家的意见让合作社负责人感到受益匪浅,许多发展中的疑惑和难题也都解开了。旻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后兵表示:“专家讲得很有道理,在今后发展中将充分考虑和加以落实,使合作社发展更上一层楼。”
“扶贫先扶智,我们邀请专家,一方面进行养殖方面培训,一方面进行种植方面培训,就是想让贫困户能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增强致富本领,发展产业脱贫。”青山乡党委书记鹄志说。在做好到村指导的同时,青山乡还采取集中授课的模式,让更多的贫困户在产业指导、技术培训中受益。当天,在青山乡政府会议室,来自省农科院的种植业专家张金云也在为来自全乡的150多位贫困户和扶贫工作站站长就果树种植技术进行集中授课,帮助贫困户掌握种植技术要领和发家致富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