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胜
新春伊始,月上柳梢,舒城县城关镇石桥村石桥前,一棵青松俯瞰着月光下的村庄。晚上7点多钟,村文化广场聚集了众多的男男女女,随着音乐声响起,他们翩翩起舞。
从县住建局下派到石桥村当起扶贫第一书记的倪合国端个小板凳坐在石桥边,看着村民们欢快地载歌载舞,微笑从他的嘴角边流露了出来。
这时,三三两两的村民慢慢围拢到倪合国的周围,有热心的村民从家里端来了菜、拿来了酒。他们说,难得今天书记有这个闲暇,一定要陪书记喝两杯,书记为村里的扶贫工作操碎了心。
倪合国来到这个村时,村里负债50多万元,村民上访不断,开党员会找不到党员。全村贫困户29户92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人多地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说话间,80多岁的胡宏付老人端起了茶杯,他激动地说,今天我以茶代酒,向倪书记表达深深的感谢。
原来,刚到村时,倪合国为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他与村两委成员开始了一户一户走访。了解到胡宏付虽是风烛残年,还要照顾二十多岁卧床不起的儿子,而且他家的房屋也是摇摇欲坠的土房。为防倒塌,用十几根树棍撑着。此情此景,令倪合国非常感慨,他随即召开村委员会,解决了胡宏付家房屋的问题。此后,倪合国给了老人家更多的照料和关心,让他们家的生活日渐起色。
今年刚刚脱贫的刘有亮赶过来了,他声音宏亮,说,我要好好感谢倪书记,他让我们有事做,有钱赚,几十年的贫困户去年一年就脱贫了。原来,50多岁的刘有亮家里有一个瘫痪的老婆需要照顾,平时在家打零工维持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倪书记到来后,以每亩350元的价格把村后的一块土地从农民手里流转过来,由住建局与建筑开发企业扶贫认捐60万元建立了27个蔬菜大棚,再以每个大棚2000元的价格返租给朱申勇。这样,安排像刘有亮这样的贫困村民在蔬菜大棚上班,每户去年增加3000多元收入,同时,村集体经济也从租金中一年获得了4万多元的收入。
小青年张小光也站了起来,他可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年回到了村里创业,目前正在开淘宝网店。他说,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跳出农门,但去年毕业后,仅仅一年时间,家乡发生的变化令我都不敢相信:水泥路通了,路灯亮了,宽带也进家了,这与城市有啥两样呢?特别是看到乡亲们热火潮天的创业热情,我决定回乡创业。他激动地说,扶贫工作带给我们家乡翻天覆地变化,我也要在改变家乡的面貌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广场舞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幕,散去的村民围拢到石桥周围。他们仔细倾听着倪书记对前景的规划:2017年村集体经济再增加10万元收入,把贫困村帽子甩到“太平洋”;要实现9户脱贫,户均收入再翻一番的目标!话音未落,掌声雷动。
夜已深,月华如水,家家户户的灯光星星点点,石桥上的青松苍劲挺拔。消除了疲劳的人们满怀憧憬向家赶去,倪合国坚持付清了今晚的酒菜钱,虽然百姓极力不要,但他说,这是纪律,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