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扫帚”的养路人生

  王娜娜 本报记者 程传军

  每日与呼啸而过的车辆为伴、时刻关注路边的杂草和路面抛洒的垃圾,市公路局直属分局汪家行道班养护工田云,从青涩的姑娘到不惑之年,她的青春记忆里太多的画面只与公路有关。

  清秀的脸庞、甜美的笑容。初见田云,难以将她与养护工的工作角色联系在一起。左手扶着养护作业车的方向盘,右手不时地推动着车辆档位或操纵按键、操纵杆,她娴熟地驾驶养护作业车。

  312国道六安段,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田云辛勤劳作的身影。2000年7月,22岁的田云从皖西交通学校毕业后,便走进了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徐集道班。从此,哪里茅草又长高了,哪段路面需要清扫了,哪里就会出现田云的身影:一台养护车、一把铁锹、一只镰刀、一只扫把,312国道六安城区段范围内,没有田云不熟悉的角落。现在的田云已经是六安市公路局直属分局所属项目部的养护骨干,带领着一群养护工人,每日在公路边巡逻“作战”。

  养护工的工作就是扫除公路上不和谐的事物,包括这些杂草泥土和灰尘。常常觉得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自己的战斗武器,和路边的杂草、路面灰尘、抛洒物“作战”。每次的清扫,换来的是路面的整洁和环境的卫生,她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公路上车来车往,路面要养护,环境卫生总是需要人来打理养护的,她认为她能干好。从此,田云与扫帚、铁锹为伴,一晃十多年。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公路事业。

  在最美的年龄,当很多同龄人都选择光鲜行业的时候,田云选择了穿上橘黄色的工作服,这一穿就是18年。田云并没有觉得不快乐。相反,田云说,公路建设耗费了国家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如果没有后期的养护管理,公路的损毁便会加剧。一名养路工人,其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大事,每每想到这,她干活的动力便更足了。

  每日做着同一件事情,最难的是坚持。刚开始的时候,她心里的确有过失落,年轻人总是爱美的,可是既然选择成为养护工,她就决定要做好本分,完成职责,而不是去抱怨。冬天下大雪,对养护工作是极大的考验,为了方便车辆通行,田云甚至经常从凌晨一直干到深夜,对于铲雪机械不能清除的边角死角就用铁锹铲,用推车装,再到运走,手起泡了,衣服鞋子湿透了,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田云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田云的婆婆已经年迈,儿子还在上中学,爱人因为在金融单位上班经常出差,工作之余,照料家庭的担子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我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做饭给婆婆吃、送儿子上学,再赶到路上上班,下班回家做饭,一边陪儿子做功课,一边抽手给婆婆按摩。”田云的婆婆面部患三叉神经痛,这些年,田云既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又要考虑家中老人孩子的生活健康,用田云的话来说,所有的时间安排得刚刚好。

  “这就是我平凡而充实的生活啊,可能你觉得很累很苦,我自己觉得很好、很幸福。”田云说。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砥砺奋进见担当——2016年全市检察工作巡礼⊙图片新闻⊙市检察院获 “抓创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市检察院召开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会 ⊙“一把扫帚”的养路人生⊙市法学会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急救技能培训进校园⊙叶集区:强化民生工程早落实⊙张母桥镇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残疾人康复服务 进一步扩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