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传承 传送祝福

  柴欢 本报记者 储勇

  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和震耳的烟花鞭炮声,两头彩狮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翻滚跳跃,惟妙惟肖的神态和活灵活现的表演,引得村民前来观看,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农历正月初十的晚上,霍山县单龙寺镇的东风桥街道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来自单龙寺村彭氏家族的一支民间舞狮队为当地村民奉上了一场喜庆热闹的新春盛宴。

  在这支舞狮队伍中,除了50、60岁的中老年人,也有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其中在安徽师范大学读书的彭晓飞,武汉体育学院的彭光德,南京艺术学校的彭帅……一副陈旧而简单的舞狮道具到了他们年轻而有活力的手中,仿佛幻化成了雄狮,那狮身在烟花下熠熠生辉,竟似活了一般,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说起家族舞狮的技艺传承,“舞狮队长”彭光荣说,看到家族的年轻后生们娴熟的舞狮表演,他感到格外欣慰。“我们彭氏家庭舞狮这项技艺流传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绝不能让他们消亡了,现在看到这些年轻人已经渐渐成了舞狮队的中坚力量,我总算是放心了。”

  “平日里大家各自在天南海北忙着自己的事业,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期间才能聚到一起,所以我们都是利用这一时间来排练。”彭晓飞是彭光荣的儿子,对于父亲的舞狮技艺,他从小在耳濡目染中喜欢上了舞狮,他说,基本每年春节时他都跟着其他的年轻人一道,向家族中舞狮高手讨教技艺。“希望舞狮技艺代代相传下去。”

  在南京艺术学校学习的彭帅在外上学多年,他也一直坚持春节期间跟家人学习舞狮,在他看来,虽然在外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感觉好的家族文化更加弥足珍贵。“我们家族家风以孝为训,敬老为先,每年春节挨家挨户舞狮拜年送祝福,村民们相信,它能送来新年的风调雨顺,对我而言,学习舞狮的还有那份对家族文化传承的责任。”

  当晚,在外务工多年的老刘专程带着家人和亲戚从扫帚河村赶来看舞狮,他笑着说:这才是咱家乡的年味啊,在外越久越想念这种氛围、这种家乡的味道。在舞狮队伍走街穿巷,逐家逐户给村民拜年时,很多村民许下了新年的美好祝愿。老刘说,他的新年愿望是儿子能顺利考上重点大学,希望家人平安幸福,财源广进。“我还希望以后年年春节都能看到精彩的舞狮表演。”

  岁月的流逝,历史的长河冲刷,单龙寺这座深山小镇历史沉积的风韵从未消失。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群众传承当地文化,发扬民间艺术,尤以唱花灯、摇旱船、耍狮子、广场舞最具群众性和代表性。镇上还会经常搭建平台举办文艺表演活动,为广大爱好者提供舞台。年轻姑娘唱大戏,年轻小伙舞狮,中老年人举花灯,中老年妇女跳广场舞,男女老少其乐融融,这是这座小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精准扶贫 开花结果⊙舞狮传承 传送祝福⊙应流(金安)航空产业园即将开工⊙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六安开发区实现进出口“十三五”开门红⊙欢喜元宵 和美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