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热点谋良策—民生建言助力幸福生活

杨传友代表:
推动城区学前教育均衡健康发展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我市学前适龄儿童数量逐年增长,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学前适龄儿童进入城市,造成城区学前教育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在中心城区,由于公办幼儿园数量过少,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学费偏贵等因素影响,导致中心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质量有待提高,如何破解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成为广大家长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认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出启动学前教育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市区公办幼儿园建设。这是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有力举措,也是缓解当前全市学前教育资源紧张的有效抓手。他建议政府在推动中心城区学前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大力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通过政府补贴和购买等方式,从资金、规划和建设上给予支持,推动城区学前教育均衡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曹辰)
孙黎代表:
规范供水市场保供水安全
孙黎代表认为,要明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供水行业的统一监督管理,制订管理办法,严格规划管理,规范供水市场,保证供水安全,确保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孙黎建议,市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供水行业的统一监管。我市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特别是金寨县、霍山县水资源更加丰富,但城区供水系统较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六安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目前有供水企业7家,包括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隶属不同辖区范围,管理方面安全隐患大。这些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建立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不利于市政公共事业统一管理,不利于总体规划,不利于科学有效利用水资源,不利于售后等统一监管,不利于水质的监测和质量的监督,不利于疏水系统监管,不利于污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不利于水管网建设,不利于越来越多的二次供水用户的质量监管等。他建议要明确市政功能,供水行业统一管理,制订管理办法,保障供水安全。
(本报记者 王元军)
张启华代表:
两河贯通一体同源化治理
“水是城市灵魂,尤其是贯通主城区域的清洁河流更加难能可贵,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生态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市人大代表张启华表示。
“然而,我市中心城区有两条重要河流大雁河和苏大堰,因历史原因,这两条河曾长期污染严重,不仅两岸居民深受其害,乃至严重影响全城生态环境和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两河治理是一项市级民生工程,在2013年10月启动了两河治污疏浚工程,成效很大,主体工程宣告结束,但在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也还存在治理目标定位不够,治理标准未到位等问题,需要继续推进两河贯通、彻底治污等根治工程。”
张启华建议,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提升城市品位和六安形象的高度,高标准制订规划,适应形势提升河流定位,重视考虑两河的沟通治理和开源治污问题,将两河治污工程进行到底,坚决根治大雁河、苏大堰污染问题。首先要打通两河首尾间的隔断,变两河为一河,实行两河贯通一体同源化治理,让大雁河和苏大堰变成一条贯通六安主城南北的大长河、活水河、生态河、景观河,为文明六安生态六安增光添彩,为大美六安幸福六安创造优美环境。
(本报记者 桑宏)
汪海洋代表:
加快建设停车引导系统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诸如停车难、乱停车等各种停车问题日益凸显。车子不好停,道路不畅通,不仅仅影响交通,还会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民生问题。
“除了盘活闲置土地作为停车场,在已经建成的停车场内实施错峰停车,我认为,更要加快建设停车引导系统,与市民的智能移动终端结合,实现市区内停车资源优化配置。”市人大代表汪海洋表示。
城区停车难问题如何破解,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汪海洋特意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呼吁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提高中心城区停车场使用效率。汪海洋介绍,停车引导系统是智能优化交通(ITS)在停车领域的应用,该系统可使驾驶员预先很方便地选择停车位,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这样不仅方便车主,还能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本报记者 桑宏)
杨克俊代表: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近年来随着全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农业生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随机性大、不易监测、控制难度大等原因,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根本改变,仍是构筑绿色产业、绿色人居、绿色生态三大体系中亟需加强的重要环节。
杨克俊建议,我市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多措并举,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强化指导,加强科技服务指导、严格化肥农药监管,从严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科学规划,切实减轻养殖业带来的污染;科技引导,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加大投入,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时清运集中堆放生活垃圾。
(本报记者 杨子)
姚健委员:
通信设施建设亟待“加速度”
“近年来,我市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4G网络发展速度,不仅影响了广大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也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协委员姚健就“加快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姚健说,从我市移动通讯设施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基站布点不够,造成了“三弱”,即景区、郊区、密集区信号弱,原因除了普遍存在的选址难、建设难以及投资难,此外还有群众对基站辐射认识的误区导致阻挠施工等问题。他认为,应把加快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同时要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更好地推进六安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消费、服务社会民生。
“下一步,市及县区应建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推进区域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姚健建议将该项工作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计划,应牵头编制相应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与我市有关专项规划有效衔接,确保科学规划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本报记者 储勇)
吴立俊委员:
发挥好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作用
当前,我市中心城区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新旧住宅小区规模呈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趋势,业主对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建立一套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势在必行。可以借鉴发达城市的管理经验,出台我市的物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明确维修资金的使用范围,规范、简化维修资金使用程序,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维修资金合规使用,最大化发挥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作用,切实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本报记者 张世巧)
陶莉莉代表:
加强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建设
城乡公共交通是关系国家民生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交通基本服务均等的重要举措。
陶莉莉建议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调研,在制订和出台公交化改造政策时,加强统筹力度,尤其是在解决当前农班车从业人员安置、站场规划用地、农班车的评估收购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以缓解区乡在落实公交化改造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建议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线路、站场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高规格规划、设计站场,加大投入,把站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档次较高的工程。充分考虑现有公交客运站的重组工作。建议以入股的方式把现有包括裕安区客运西站、苏埠公交等公交企业纳入到市公交总公司经营中。建议市政府在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过程中,统筹规划全市县域之间的公交一体化,以更好地实现全市范围内县域公交、城乡公交大循环。
(本报记者 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