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昌委员:
优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目标,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为加快打造我市中医药全产业链提供了难得机遇。建议优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六安道地中药产业发展暨大别山药谷规划》的编制实施,立足六安发展实际,制订市级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具体意见,进一步增强发展共识,优化产业布局和政策保障措施,强化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坚持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目标,以中药材深加工为牵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支撑,推动本地优势特色中药材种植、储存、加工和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条。
此外,着力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要根据市场和加工企业需求,提升中药材综合加工能力。确定主导品种,以“六安茶谷”沿线重点乡镇为核心,加快“大别山药谷”良种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
要加快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中药材产业与健康、旅游、养生等有效结合,促进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依托“六安茶谷”,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积极建设一批集“休闲养生、运动健身、医药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
屠仁汉委员:
建立覆盖全市的市场准入制度
六安具有丰富的中医药历史、文化、生态和自然资源,中药材的种植开发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如何充分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创新思路,着力打造好具有我市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助推产业发展,是我市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发展课题。但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市场认证制度以及产品研发不足等制约了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市场准入制度、技术标准、原产地认证等,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突出特色化,打造品牌。建立产、学、研各方共同参与的产品研发平台,加大依托我市特色中医药资源的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开发具有六安地域特色,以霍山石斛为代表的特色健康旅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以特色产品形成市场品牌化和市场差异化,吸引消费者,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