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鸡报晓迎新春,同心合力谱新篇。2月3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六安开发区在市行政中心大会堂召开了2017年度工作会议,提早谋划部署新一年的工作。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开发区工委第一书记、管委主任王琦提出:新的一年,六安开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区一极”新要求,践行五大理念,提升发展标杆,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抢抓综合机遇,努力打造全市绿色振兴发展核心增长极。
2016年成绩回顾
2016年,六安开发区坚持以市委、市政府绿色振兴发展战略为引领,围绕打造合六叶工业走廊建设排头兵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确保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07亿元,增长6.7%;规模工业增加值39.68亿元,增长6%;财政收入15.66亿元,增长17.2%,增幅全市第三;外贸进出口12453万美元,增长10.53%,总量全市第一、增幅第二;直接利用外资5030万美元,增长13.2%。顺利通过国家级开发区年度评审。
招商引资实现新成效。实际到位境内资金38.4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39%。新签约项目38个,协议引资总额65.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工业项目2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9个;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租赁等方式盘活问题项目和“僵尸企业”22个,累计盘活土地1300余亩,厂房13.1万平方米。
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开工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续建项目48个,总投资101.5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总投资96.04亿元。中擎电机、爱馨养老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索伊电器二期、传化信实公路港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星瑞齿轮三期、中财管道科技二期、迈明亚克力板材、金太阳二期、丹皇生物科技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鳌牌新材料、美佳印务并购重组、襟裳甲纺织、美建钢结构等当年引进项目建成投产。
创新驱动迈出新步伐。全年新增技改扩建项目2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到2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7%;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81.5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8.73%;发明专利授权量77件,完成年度任务的145%。成功获批“首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翰海新材料、星星服装完成“新三板”挂牌,安徽渠道网络、江淮永达机械、五粮泰生物、海洋羽毛等企业加快上市挂牌步伐。
遗留问题得到新化解。大蔚观澜项目和美雅达公司破产清算顺利推进;金三角集团花都地块、力天钢构地块322亩土地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城市综合体项目156亩商住地块挂牌出让;金领欢乐世界项目实现承债式收购;宝利嘉纺织通过重组成立襟裳甲公司,目前已有3个车间恢复生产;蓝翔玻璃通过完善环保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永联服饰、九通纺织等企业停产、职工讨薪问题有效处置。
2017年全盘谋划
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城一体新城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和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标杆,努力打造全市绿色振兴核心增长极。
主要经济指标安排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到位境内资金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外贸进出口增长10%。
【关键词一】谋篇布局
园区规划:按照务实管用、先急后缓、地专结合原则,综合考虑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等多种因素,积极对接融入全市总体规划,适时启动区域片区规划修编工作;借鉴肥西桃花工业园“六规合一”做法,推动“多规合一”编制工作;立足产城一体化发展需要,编制景观绿地系统、城市空间特色、夜景亮化等各类专项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龙头企业,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星瑞齿轮、博微长安、江淮永达机械等企业打造,并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发展。
2.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依托华润雪花啤酒、华润怡宝水,以及淠河总干渠穿区而过的生态水资源,做足“水”文章,同时借助新桥机场、高铁时代,打造航空、高铁食品基地。
3.都市时尚产业:依托星星服装、艾莱依服饰等企业打造,加快实现“六个化”:设计时尚化,加工智能化,款样小众化,面料功能化,成衣品牌化,营销电商化。
4.新材料产业:依托中财管道科技、墙煌彩铝、蓝翔玻业等企业,重点或优先关注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轻量化材料,新型纳米储能材料、节能环保材料,与3D智能打印相匹配的新型耗材。
5.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产业等;建立现代生物与中医药加工中心(含中草药原料基地)等;发展小型医疗器械、智能化医疗穿戴设备等;发展健康养生与医养结合的康复养老服务业等。
6.现代服务业:依托渠道网络、云谷电商、传化物流、金太阳等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会展业等;关注创意产业,将发展创意产业的着力点向“创意旅游、创意农业、创意食品”,以及“众创空间”进行倾斜。创建“非银行”类特色金融服务示范区、国际基金小镇,为企业提供各种私募基金、创投风投、信托信贷、融资性租赁“非银行”特色金融服务。
高度关注市级产业集聚基地申报与建设。
【关键词二】招商至上
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第一要务。2017年,实现到位境内资金42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确保在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上取得突破。
保持定力。聚焦主导产业和培育产业,梳理上下游产业链,摸排关键企业,大力引进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实现精准招商。
创新方式。在开展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的同时,重点寻求与联东U谷、合肥工投等专业园区运营企业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招商。
整合力量。围绕战略性新兴、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饮料和现代服务业等四大重点培育产业,组建产业招商组,由两委领导牵头、部门组合,形成专业招商队伍,明确目标任务,严格绩效考核。
用好政策。与深创投、省投等企业合作,运用市场手段,做大产业引导基金,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资。
【关键词三】盘活存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标准引领、产品升级、创建品牌等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项专利”、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两化融合企业。
引导企业直接融资。加大对渠道网络、五粮泰生物、海洋羽毛、江淮永达机械、蓝翔玻璃等拟上市挂牌企业帮扶力度,解决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梳理出台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政策。
盘活问题项目。综合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采取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金领欢乐世界、鑫泰物流园、宏大汽配等问题项目的盘活力度,努力把存量资产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关键词四】安商为本
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理念
畅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帮扶“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全程帮办、现场办公、跟踪服务,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继续实施“暖企行动”,开展精准帮扶;规范政务服务大厅管理,为企业审批办证等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完善提效工作机制
建立“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重大招商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重要遗留问题以及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建立项目台账,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序时进度和完成时限,分层调度推进。
建立开发区与市直部门工作会商机制:全面梳理需要市直部门协调支持的重大问题,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商会,高位推动,合力解决。
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利用明察暗访、公开曝光、查处问责等方式开展效能督查,把“三重两上”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列为督查范围,纳入年度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形成用制度推动工作的良好局面。
营造尊商氛围
新设立突出贡献企业,突出贡献企业家,最具竞争力工业企业、商贸服务业企业,最具成长力工业企业奖项,大张旗鼓地对纳税大户、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进行奖励,在全区营造尊重创新创业、尊重企业和企业家、鼓励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五】产城融合
通过财政投入、融资、商业住宅用地挂牌出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推进水电路网和安置房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招商项目顺利入驻。全年计划政府类投资近20亿元,新建、续建皋陶大桥、和平家园小区等重点项目23个。
参照北京金融街、合肥1912特色商业街区的复合功能业态模式,打造迎宾大道南段(312国道-淠河总干渠段)带状特色街区。依托东方园林集团投资12亿元打造开发区全域旅游项目,促进工业与旅游相结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生产与生活相结合,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
提升教育事业和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深化与六安一中、皋城中学合作办学,加快民办九年一贯制华辰国际学校建设,尽快选址新建一所公办学校,大力发展普惠制幼儿园;推动中珠医疗集团、解放军105医院和开发区医院合作,新华中医院新院建成搬迁。
【关键词六】从严治党
破解“本领恐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设“经开区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入区授课,组织人员赴高校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服务发展能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理顺职能职责,优化运行机制,更好地服务企业和项目。
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坚守“清、亲”二字,在行为上做到守底线、分公私、讲责任,在结果上实现交往有道、于公有利、发展有益。
强化权力的运行制约监督,持续加大对发生在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点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