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走太行寄宿小学里的暖意与乡愁

  新华社记者 任丽颖 朱峰

  夕阳在不远的山头上渐渐隐匿了身影,太行山区的夜就来了。

  近日,记者来到太行山深处的石家庄灵寿县陈庄镇寄宿小学——北庄完小。

  四周非常安静,一阵绵长的铃声响起,几秒钟后,“吃饭!”“哈哈哈”“站住”……院子里传来嘈杂的跑动声和清脆的童声迅速打破了山区的沉寂。

  打开石家庄地图,四个位于太行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横亘在眼前。山区教育资源落后、分散,孩子们上学难……始终困扰着这里的人们。

  “我们学校现在有528名学生,来自周边11个行政村和30多个自然村,最远的离学校20多里地,过去很多学生就因为路远而辍学。”校长付青山告诉记者。

  2011年开始,石家庄市启动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深山区小学生以乡镇学区为中心就近集中、初中生向县城集中,山区4万余名中小学生被免费安置到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就读。北庄完小就是国家级贫困县灵寿县第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

  零下十几度,孩子们穿着棉衣跑动起来有些拙笨,但下课令人兴奋。不一会儿,食堂的打饭窗口前就排满了学生。今天的晚饭是大锅菜、米粥、烙饼和油条。

  傍晚六点,天彻底黑了,晚饭后学生们重新回到教室。一到二年级学生集中在一起,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播放的动画电影让孩子们目不转睛;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则要上晚自习,每间教室有一名老师值班辅导。

  “本来小学不该有晚自习,可担心孩子们晚上自由活动有危险,就规定饭后都回到教室。低年级学生看动画片,高年级先自习一节课,然后再组织一些室内活动。”学校老师李春英说。

  学校的暖气、用电、供水都得到充分保障。教室和宿舍里暖洋洋的,很多学生只穿着一件外套上课,只有到室外才穿上棉袄或大衣。晚上八点,下课了。在值班老师的看护下,学生们来到卫生间洗漱,然后上床睡觉。这里每间宿舍分上下铺住8名学生,每名学生各有一个储物柜。

  一年级的班主任张学京仔细查看了一圈,确定班里每名学生都已上床后,才回到隔壁的教师宿舍。28岁的张学京家在灵寿县城,2016年夏天考上特岗教师,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她将当时仅6个月大的宝宝断了奶交给县城里的婆婆照顾,自己来陈庄镇教课,每周回家一次。

  “条件比我想象中要好,每个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班主任人手一台电脑。不过,老师们的确也很辛苦,我教英语,还兼品德课。白天教学,晚上当生活老师。”张学京说。

  除了学生,最让张学京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孩子,“这里太偏僻,开车到县城也得一个多小时。每周回家一次,想宝宝了也不敢视频,孩子在手机里一见我就哭,实在受不了。”

  灵寿县教育局局长马泽红表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把各个村庄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集中改善教学环境,再通过规范的寄宿制管理保障学生食宿,减轻了家长负担。虽然山区教育持续发展,但他也坦言,目前仍很难留住优秀年轻老师长期任教,贫困山区整体条件对年轻人来说还是不够理想。

  采访中,许多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住宿最大的好处是不用为上下学的路程发愁,每周周末回家一次,在家待两天,但在学校时也经常想家,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中尤其明显。一年级女生尹馨怡说:“一开始我不愿意来上学,因为我希望能天天见到妈妈。虽然老师都很好,但现在我还是想我的爸爸妈妈。”

  考完试立刻放假,过年近在眼前。学生宿舍里,一提到放假过年,已经躺下的孩子们兴奋地坐起来。“爸爸妈妈从北京回来了,下周亲自来接我!”“过年吃好吃的!”“俺奶奶已经开始磨豆腐了!”“我最希望过年吃排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又一阵铃声响起,必须睡觉了,孩子们重新躺下来,记者关灯后退出宿舍。

  很快,山区的夜又恢复了寂静,野外闪烁着群星。

 选择年月
<2017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冬夜走太行寄宿小学里的暖意与乡愁⊙红红火火迎新春⊙讲述平凡人故事汇聚感动力量⊙湖北南漳山体崩塌事故致12人遇难⊙飞机护送活体肝脏 演绎“生命速递”⊙预计春节期间全国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8%至10%⊙古城西安上演新春双灯会⊙甘肃公布107名终生禁驾名单多因酒驾致人伤亡⊙春节期间可别患上“假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