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储勇 单姗 文/图

“前十强来前十强,旅游事业要加强,白莲崖水库闪金光,四望山上引凤凰,白马尖下更兴旺……”临近农历新年,稚嫩的童音和着铿锵的锣鼓声,一段极具地方特色又类似小调的唱腔在霍山县大化坪镇大化坪中心学校的礼堂响起。寒假前夕,大化坪中心学校六年级的20余名学生正在排练当地几近失传的花鼓灯表演以迎新年。
顺着歌声,记者来到设在学校食堂的小礼堂,舞台上,20名孩子穿着各种服装认真地舞灯排练。舞台中央穿蓝色服装的男生是“主唱”,他摇着羽扇,在几名穿着红、紫、黄色服装,举着花鼓灯的孩子“伴舞”下,用地道方言和花鼓调生动地演唱。一旁还有几名男生敲锣打鼓伴奏,其中的一名胖胖的男孩是“鼓手”,他聚精会神扬起鼓槌打着鼓点,节奏鲜明。
“孩子们排练的节目叫‘花鼓灯’,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音乐取材广泛、节奏多变,舞蹈动作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又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排练现场,大化坪中心学校校长徐绍明向记者介绍道,“快要过年了,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孩子们多排练,打算春节时候在镇联欢会上给大家展示,增添新年喜气,也让老百姓记住家乡的文化。”
记者从徐绍明的口中得知,“花鼓灯”曾经是霍山县大化坪镇青枫岭村一带盛极一时的传统曲艺,逢年过节时,“花鼓灯”在走乡串村中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而在娱乐形式多元化的今天却日渐衰落,现在更是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徐绍明说,如今,多亏了当地青枫岭小学的校长黎明,是他让孩子们“触摸”并学习传承这项几近失传的传统曲艺。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