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蕾 王兴远 本报记者 张世巧
每年秋季,稻子收割之后,秸秆的去处成为农村难以解决的头痛事。而2016年秋季,霍邱县新店镇新华村罗圩组贫困农户王福林一家三口却到处收集稻草。
原来,王福林学到了把稻草化为钞票的“点金术”,如今,只要空闲时坐在家里,他们一家人就会守着镇里发的一台草绳加工机把一堆堆稻草加工成一盘盘带有艺术气息的草绳。
王福林73岁,家中有老伴和一个智障的孩子,是当地有名贫困户。从2015年秋季起,家里种植的30亩稻子收割之后,他没有像往年那样为怎样处理稻草发愁。在镇、村的扶持下,王福林和其他贫困户一道,开始学习草绳加工技术,当年便从中收获1000多元。
2016年秋季,王福林把30亩的稻草当成了宝贝,一点也没有浪费,全部加工成400多盘草绳,整整齐齐地码在房檐下。按照每盘8元收入计算,可收入3200元。同样,贫困户温秀玲也学习了草绳加工技术,由于技术比较熟练和精湛,他每天能加工生产15盘以上,目前已经完工600多盘,可增加收入5000多元。
帮助贫困户引进学习草绳加工技术,是新店镇在秸秆禁烧中找到的精准扶贫一项新举措。2014年5月,新店镇在推进秸秆禁烧工作时思考如何变“堵”为“疏”,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草绳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用稻草加工草绳既可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收入,又为秸秆禁烧找到一个好的出路,还保护了自然环境,且技术简单、适合年老病残人操作,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经过多次慎重研究,新店镇党委、政府专门派人先后到肥西、江苏苏南、江苏江阴机械制造厂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发现草绳加工机械价格便宜,花木市场、陶瓷厂、铸造厂等对草绳产品需求量大,且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2015年,新店镇专门成立了合作社,采用“贫困户+合作社+市场化”模式,以每台1050元的价格购入64台草绳加工机分发到64户贫困户手中,进行生产,并按照每盘8元的价格包回收,再统一销往外地,通过尝试他们发现效果很好,深受贫困户的欢迎。
今年,新店镇又以每台870元的价格新购200台草绳加工机,陆续发到贫困户手中,并从江苏江阴机械制造厂请来两位技术人员,对全镇20个村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示范引导,计划在全镇推广,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