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
为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舒城县于近期组织了一批“红色使者”,开展了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
“回溯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发展到壮大,曾经非常隐秘的第二条战线始终存在,并发挥着非同一般的作用。”舒城的胡底,以超凡的胆略和钱壮飞、李克农一起成功打进蒋介石的最高特务机构——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务调查科,深入龙潭虎穴,传递出大量敌人的重要机密情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龙潭三杰’。
当“红色使者”——舒城县干汊河镇付业香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宣讲胡底的故事时,听众仿佛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或壮怀激烈,或悲痛叹息,为胡底坚持革命到底的信念所敬佩,为胡底大无畏的精神所折服。
1935年,长征途中,胡底被张国焘秘密杀害。就在胡底牺牲后不久,1938年5月,高敬亭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3100多人进驻舒城西南山区,创建了以舒城为中心的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
“红色使者”——高峰乡的路静同学为大家深情讲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新四军四支队的故事》。一个个军拥民、民拥军的故事让大家深受感动;一个个“步调一致,纪律严明”的生动事例深刻诠释着我们的军队是深深的扎根于人民之中的。
路静最后感慨地说,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我们的新四军队伍为什么能生存、发展、壮大?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因为我们始终践行着新四军“听党指挥,坚定信念;坚忍不拔,英勇果敢;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内外团结,众志成城;步调一致,纪律严明”的“铁军精神”。
舒城人民永远忘不了1958年9月16日那个特殊的日子。那一天,人民领袖毛泽东来到舒茶人民公社。当时的人民群众大都下地干活去了,但毛主席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却大大激发了舒城人民的豪情,一座座梯田迅速建成,一个个茶园竞发芬芳。从此,舒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色使者”陈军,舒茶职高的一名老师,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毛主席视察舒茶的情形,但他说,他就是听着毛主席视察舒茶的故事长大的。今天,当他站在讲台上讲起《红日照舒茶》,讲起毛主席视察舒茶的故事,那份情感是无以言表的。
他说,正是毛主席那一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号召,才激发了舒茶人民的干劲,才垒出了“九一六”那气贯长虹的一道道梯型茶园,才得以让舒茶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顷;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这是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对龙河口水库的题词。当“红色使者”——万佛湖管委会秦川为大家讲述《龙河口精神丰碑永固》时,把大家的思绪又带到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时空。
龙河口水库,1958年筹建,十万民工,肩挑手推,历时三年建成“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历时10载完成续建各类配套工程,与淠史杭水利综合利用工程连为一体,实现了南水北调、江淮沟通的规划方案。
说到兴建龙河口水库,舒城人民感同身受,因为很多英雄的音容像貌大家还记忆犹新。秦川说,谢大勇、孙金发、赵学信、许芳华这些当年的英雄们,还有那些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便长眠于这片土地的无名英雄们。其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需要组织上的命令,甚至不需要任何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而是自觉自愿地、时时处处地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用汗水、用行动、用热血、甚至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
巡回宣讲在各乡镇、各企业、社区、村组进行,大家热情高涨,纷纷前去听讲。舒城县委组织部政研室主任李家应说,铭记,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缅怀;传承,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纪念。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就是要求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怀揣赤子之心,不忘初心之路。
舒城中学秦玉川同学说,“红色使者”讲红色故事,叔叔阿姨的讲解太生动了,特别是讲解时配备的背景音像图像,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祖国的强大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接过接力棒,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